西藏茶文化

西藏美食 [!--pingluncishu--]0

西藏茶文化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是当时汉语“”(茶树)的译音。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西藏高原本是不产茶的地区,史料记载,早在囊日松赞时期,吐蕃民间就开始嗜茶。把茶叶当作开胃、养身之药由来已久。藏文史书《藏汉史集》关于茶叶在藏族地区出现的故事有如下记载:吐蕃王都松芒布杰得了一场重病,静养之时,王宫屋顶的栏杆角上飞来一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小鸟,口中衔着一根树枝,枝上有几片叶子,在屋顶上婉转啼叫。国王派人查看,将小鸟衔来的树枝取来放到卧榻上。国王发现这是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树枝,于是摘下树叶放入口中品尝其昧,觉得清香,加水煮沸,竟是上好饮料。于是派出众大臣及百姓去寻找这种奇妙的树,历尽艰辛终于在汉地找到了,是为茶叶树。从此,茶叶被引进藏区,并逐渐成为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朝换茶。对此,唐朝专门成立了“茶马司”,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公元74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赤岭”(今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建立了“茶马互市”。为了交换茶叶,吐蕃曾派专人经营藏、汉茶叶贸易,称为“汉地五商茶”。史籍有关于吐蕃王室储存汉地各种名茶的记载。在藏文的《汉藏史集》中,有两章(《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茶叶的种类》)专门介绍茶是如何从汉地传入吐蕃的情况。书中写道:“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族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即赤松德赞)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札衮布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依次传了下来。”鉴别汉地茶叶好坏的知识篇为《甘露之海》。这说明随着茶叶传入西藏,茶文化也随之在西藏广为传播。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族的饮食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于是,系于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也应运而生。

    宋朝时开辟了多条通往藏区的“边茶古道”,相继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汉源县)、调门(四川天全县)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从而开辟了由川西经甘孜、昌都至乌斯藏的茶道。这条古茶道行程5000公里。当时雅州曾规定:吐蕃一匹上等马可换茶叶120公斤;一匹中等马可换茶叶80公斤;一匹下等马可换茶叶40公斤。元、明、清三朝都先后在拉萨、萨迦、日喀则、江孜、墨竹工卡、拉孜、昂仁等地设立过“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贸易。据记载,明初茶贵马贱,每匹马可换茶50多公斤;明末茶贱马贵,每匹马可换茶250多公斤。民国时期,通过川藏、滇藏贸易,输到西藏的茶叶量更大,据1941年统计,每年从康定输到拉萨一带的茶叶就达20多万包;从云南输到西藏的茶叶约 2.6万多包。这种“茶马互市”不但成为藏汉经济的干渠,而且促进了西藏民间贸易的发展。后来,茶马贸易又扩大到私商交易,有不少四川、云南茶商将茶贩运到西藏,利获数倍,形成了蜿蜒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腹地、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的茶马古道。汉地与藏地之间的茶马贸易,以及中原地区形成的高雅的茶文化,对西藏高原茶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西藏饮茶日益成风。久而久之,一种新型的、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酥油茶文化逐渐形成,饮酥油茶也日益成为藏族老百姓的日常必需。

  由于藏民族对茶的鱼水之需,产生了世界上最庞杂繁复的茶叶之路,把藏区与川滇产茶地结合为一个生理上的整体。茶叶之路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一个有机的组织,渗透到各阶层的经济与文化中。茶叶之路涉及的环节有:茶农—制茶工场 —茶贩—营运人(马帮与背夫)—茶店—锅庄—商号—零售商—茶客。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茶叶在唐以前亦称“?”,《尔雅·释木篇》中说:“?,苦荼(茶) 也。”藏语称茶为“荚”,是当时汉语“?”(茶树)的译音。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每天早上我都必须喝酥油茶、吃糌粑,要不一整天都没劲。如果不喝茶,吃其它的什么都不行!代替不了!”桑布医生说。

  藏民族是世界上最喜欢喝茶的民族之一,很多人特别是老人已经对茶养成了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宁可一日无食,也不可一日无茶”。

  桑布医生在拉萨行医二十多年,他总结说:“藏民族日常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和青稞为主,这种膳食很不容易消化,而茶叶具有很好的溶解脂肪的功效,有助于消化肉奶类食物。还有,高原的气压较低,空气干燥,人体内的水分很容易蒸发,血管的膨压会增大,喝茶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能增强血管的抗压能力……所以,当我们的祖先一喝到茶这种饮料时,就注定我们离不开它了”。

  从医学的角度讲,这是因为茶叶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此外茶里还含有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饮用是非常有好处的。特别是藏民族饮食中的牛羊肉和糌粑都属酸性食物,而喝茶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弥补了藏民族饮食结构上的缺陷。

 

  藏民族几种饮茶方式

  藏民族饮用的大多为大茶和砖茶。煮茶时,先在壶中加入冷水,投入适量茶叶烧开,然后用小火温着。绝大部分人喝茶时要加入适量的盐,这叫清茶,是最普通的一种。另外还有几种特别的煮法:

  首先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酥油茶。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粗制奶油,本来油水很难结合,但藏民族创造性地用反复搅制方法令其二者水乳交融,从而使青藏高原有了最佳的饮品。酥油茶在不同地区也略有差别;第二种,煮茶时加入草果、姜片、花椒等一起熬煮,这种茶治感冒,味道鲜美可口;第三种是将一种带有药味、细嫩的草叶(形似柳叶),炒成黄色,加入茶汁中久煮, 俗称“荩芥茶”,有治伤风头痛的功效;第四种是在茶汁中加入红糖,该茶对产妇有很好的治疗保养作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拉萨又兴起饮一种由印度传来的“甜茶”,原料是来自印度或云南的红茶,加鲜奶和糖煮成,味道甜爽滑腻。直至今日,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在休闲的时候,都喜欢聚在甜茶馆里喝上几杯甜茶。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是用酥油、浓茶和盐一起加工而成,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

  酥油茶中的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通过把奶汁加热后反复抽打至水油分离而取得。酥油茶中的茶,则一般使用藏茶,由于藏茶多呈砖、块状,常需要用刀削开砍碎后再煮。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接着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茶桶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一来可以治高原反应,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三来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茶叶中含有维生素,更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难怪藏族人民如此热爱酥油茶。 

 

  关于酥油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当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才能再次相遇。

 

   朋友,以后到了西藏地区,不妨尝一尝当地的酥油茶吧!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