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图书推荐:《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日喀则地区 [!--pingluncishu--]0

旅游图书推荐:《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封面

  2008年绿色奥运的圣火将在珠峰地区点燃,由此从2003年开始的珠峰环保活动已持续3年。2005年的环保活动从5月20日到6月7日,由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企业赞助商代表、高山协作人员共35人组成。作为2005年活动参与者的北大女孩吕雁以回忆体散记的形式,穿插100余幅图片,以亲身经历将“2005年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活动”的历程在指间轻轻流泻,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大气磅礴而又独特神秘的画卷,展示了西藏这片人类最后的净土其独特的人文地理,雄宏辽阔而又高远的壮丽景观,古老神秘的藏传佛教以及藏民族纯朴自然的生活。这本书足以唤醒人们某些沉睡的神经,它所拂去的,不仅仅是珠穆朗玛的尘埃,更拂去了人们尘世的浮华和喧嚣,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找回心灵的净土。

  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意境。本书适合于内地一大批向往西藏的人,更适合于西藏旅游者、登山探险者、环保组织和成员、寻求心灵安宁者和对人生价值有所发现的所有人。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内文105克铜4色印刷,共228页,大32开,定价26元。

《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序
                      ??曹峻
 
  就在吕雁找我写这篇序之前的一个星期,我在深圳参加深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10周年庆典活动,见到协会的工作人员在义卖一本书,叫做《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书中的志愿者里面有我一个熟悉的朋友,就是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邹卓钢。读到老邹讲述在青藏公路上跟一群志愿者指挥交通控制车流,为保护藏羚羊迁徙而预留通道的经历,我的心被触动了。老邹和我一样,都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而开始户外运动的。但显然,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因为喜欢与大自然的交流而走出城市,而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依然无法逃脱人类活动对大自然严重冲击的影响,从而投入到保护大自然的队伍当中去了。
  在过去的20几年中,国内从事户外运动的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行走户外基本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因为国家任务而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斗争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词语是“征服”。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涌现出来,他们是出于个性释放的目的而来到大自然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更强,追求的是感官和个人经历的享受,在这个层面上看到的是作为个体的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交流。这几年,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呈现出来,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持续发育,提倡低冲击性的户外运动。这个阶段的出现,归功于早年那些坚持进行生态保护的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如杨欣的绿色江河、梁从诫的自然之友等。如今,这个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了,全社会都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甚至连我们的政府都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这的确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也是精神文明层次的提高。
  吕雁是我在北大登山队的队友,98年北大百年校庆攀登卓奥友峰时的队医,她细致、体贴、坚强,那次攀登活动她给我们所有队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到她参加清洁珠峰活动时,我不禁捏了把汗,即使是在6500米以下清理垃圾对任何一个普通登山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看到吕雁的日记和她回来后喜悦的神情,我明白这不仅是一项荣誉,也是实现社会责任后的满足。珠峰清洁活动已经进行了两年,除了这项活动本身对珠峰地区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外,也不断提醒登山者和所有户外运动爱好者,用低冲击性的方式从事所有户外活动。就像那句很有名的话所说的,“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别带走”。感谢吕雁和她的队友为保护珠峰所做的一切。
  
                                                      2005年7月10日于广州
  
  曹峻: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早期登山爱好者。
  88级北大地理系本科,99级北大城环系冰川专业硕士。北大山鹰社首批队员,曾任山鹰社社长、登山队队长。曾经成功登顶:青海玉珠峰、新疆慕士塔格峰、西藏念青唐古拉峰、西藏宁金抗沙峰、新疆博格达峰、西藏桑丹抗桑峰、西藏姜桑拉姆峰(并担任登山节教练)、云南哈巴雪山(并担任登山节教练)、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四川四姑娘山幺峰(担任登山队长)。

    当四季皑皑的雪山蒙上厚厚尘埃时,人类数个世纪的成就和尊严也该到穷途末路了。但愿人们能从《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启示。

    珠峰成了垃圾场

    这次我们在珠峰看到的景象也是很让人担忧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垃圾如果没有有效的清理措施,这里将成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垃圾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1989年成立的时候,进入珠峰地区的登山者和旅游者每年只有3000多人,但到了2001年,登山者和旅游者超过9000人。目前每年到珠峰保护区的人数超过1万人。这些人在珠峰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物。

    其实对于西藏这样工业不发达的地区来讲,发展旅游业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可是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带来环境的破坏。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张永泽认为:“西藏的环境保护既不能用停止发展来维系,又不能用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短期效应。”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珠峰地区冰川的消退正逐渐显著,这将会破坏全球水资源的平衡,从而对世界生态产生深远影响。据说1988年的时候,从山下看珠峰,到处是白雪皑皑的。可现在看上去,整个珠峰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

    冰川消融太快

    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说,近年来他每年都到珠峰来,今年观察到东绒布冰川消融区的上限是海拔6400米,而2002年是6350米。50米的上升幅度非常明显,正常情况下变动幅度应该在每年10米以内,这说明冰川的消融非常快。

    到大本营的第2天上午,我们去适应性训练时,走到一个冰川融水湖。蓝蓝的湖水映着蓝天和雪山,很美丽。然而这个湖在几年前是没有的,正是由于近几年冰川消融退缩后造成的。这就是我们到达珠峰时的状况,也是我们面对的生态和环境。

    关于环保问题,同行的老鹰哥刚到拉萨的时候和他那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在电话里有过一段这样的谈话:

    “爸爸,你为什么要去那么高的地方捡垃圾?”

    “那里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过的地方,你希望选手们拿着崇高的奥运火种,脚下踩的是各种垃圾吗?”

    “不希望,可那里哪来的垃圾?”

    “是很多登山运动员遗弃的垃圾,他们也许没有体力带走垃圾,也许有别的原因,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为火炬传递开辟一条圣洁的通道。”

    “我真不明白,他们都是大人,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垃圾带下山,难道下山还比上山累吗?”

    老鹰哥一时语塞。

    垃圾触目惊心

    后来在中央电视台接受《小崔说事》的栏目访问的时候,我把从珠峰带下来的部分垃圾样品现场展示给大家看,有高山燃气罐、易拉罐、塑料袋等等,就是随地丢弃的,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阵唏嘘。

    在电视机前看到过的观众,肯定也会觉得触目惊心,而我们在那里的时候感觉就是心痛。我们也明白仅靠我们这些人的清扫是绝对不够的,真正的环境要从日常开始保护,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也只有一个珠峰。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来关注环保了。

    在珠峰还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是王鹏后来告诉我们的。那天我们上5800了,其他队员随车下撤回定日了,大本营就只有晓林姐、鹏哥在。傍晚时分,有一个青年手里提着满满的一袋垃圾步履蹒跚地从山上下来,见到鹏哥的第一句话是:“请问我这袋垃圾应该放在哪里?”鹏哥接过沉甸甸的垃圾袋,他第二句话才是:“请问能给我一口水喝么?”这个青年当时一定又渴又累,身体极度虚弱,但却把环保看得这么重要。

    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做过几次蹲起的人都知道,每一次弯腰捡拾垃圾的动作都成了对意志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但我们看到沿途的垃圾,却真的一个都不想放过,每次都是缓缓地蹲下捡起垃圾,再缓缓地站起放入垃圾袋,有的时候捡得着急了,猛地起来后,站都站不稳了。类似这样的蹲起动作,我们在5000多米的珠峰半山腰做了近百次。当碰到易拉罐时,我们也练就了一身用手杖戳起易拉罐的绝技,这样可以节省体力。就在我们回撤的时候,6500米的清扫队带着牦牛队向上进发。从5800米到6500米区域的垃圾除了在下面非常普遍的生活垃圾外,还有一些是登山者们留下的高山垃圾。

    (摘自《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有删节,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