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古拉姆

山南民俗 [!--pingluncishu--]0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古拉姆

藏戏,群众称“阿吉拉姆”或“拉姆”,意为“仙女”。传说空行母下凡仙妇为主角,由七仙女表演而得名。

  藏戏,群众称“阿吉拉姆”或“拉姆”,意为“仙女”。传说空行母下凡仙妇为主角,由七仙女表演而得名。它是一种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或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相传在15世纪初由僧人汤东杰布创。在表演上以唱为主,舞、韵、技、艺相结合的一套程式。演员头戴面具,身穿藏装,右手持“达塔”(五彩丝带所装饰的箭),以表示吉祥和纯洁。在内容上大多数取材于历史事件、传记、民间故事和佛经故事。


牧羊人的戏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古拉姆
牧羊人的戏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古拉姆

       藏戏在洛扎的起源,相伴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鲁古”是绵羊羔,意即绵羊羔放牧者戏班。“洛扎·鲁古拉姆”是山南地区洛扎县曲措村一个放羊人戏班。相传70、80年前,曲措村有户名叫桑多的贫苦人家生了许多孩子,由于生活贫困,当家人格桑农丕就把村里多数人家的绵羊羔承包了,他天天去放牧,并利用空余时间学习表演藏戏,他自编唱词,并在演唱时祈求汤东杰布赐福。如此天天放羊表演祈唱。一天他跳唱累了,就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睡着了,突然他梦见了一位手拿经书的白衣老翁,老翁给他讲解了《诺桑法王》、《朗萨雯蚌》、《智美更登》三戏种的各一个片断,并对他说:“继续演戏吧,你可到拉萨去领一张四处募捐的'龙意‘(准许演出募捐的文书),这样就会解决你的困难。”他醒过来一看,大石头上放着一本《诺桑法王》的经文本和汤东杰布的一尊塑像。这个牧羊人喜出望外,真的就去拉萨领了“龙意”,回来建立了藏戏演出班子,被人们称作“鲁古拉姆”。由此,藏戏在洛扎县广泛流传,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并在唱腔,面具上独树一帜。

        此外,在洛扎具有特色的还有牦牛舞、卓舞、果谐等。“藏戏之乡、歌舞的海洋”成为了洛扎的代名词。在群众中出现的劳动歌舞、饮酒时的酒歌、丧葬时的“洛朗夏卓”等等,各式各样,色彩纷呈。(本文转自山南旅游政务网)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