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忆·历史——拉萨印象记

八廓街

时间·记忆·历史——拉萨印象记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拉萨毫无疑问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城市,甚至是一座有着独一无二的性格的城市。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的历史?什么是城市的性格?

  也许,城市就是由散落在一条条古老街道上的岁月和在街道上因缘聚散的人群组成的大书,那一条条或者泥土或者青石板的街道,从此夹在这座城市中的书页或者夹在书页中的书签——所以当我们面对一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的时候,仿佛在阅读一本徐徐打开的书卷。而每一本书,都记载着不同的故事。

  这些与众不同的故事,就是这个城市的性格。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性格称之为它的文化。或者叫个性。——事实上,让人记住一座城市的,不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或者它的名字,而是这种区别于其他城市不同的记忆或者个性。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拉萨毫无疑问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城市,甚至是一座有着独一无二的性格的城市。

  世俗与神圣的交织:拉萨的前世今生

  要了解拉萨的性格,就必须看八廓街。要了解拉萨的文化,也必须看八廓街。

  13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也许散落着几户人家;在传说中,也许是在某个冬日的暖阳中,松赞干布带着他的两位妃子偶然的来到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他的两位妃子各自带来了一尊尊贵的佛像,于是,一座建立再海拔3700米之上的城拔地而起,神圣因世俗的权力而得到确立。从此,这座可能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城市,成为当时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的世界中心。后来,同样因为宗教(朗达玛灭佛),这座城市经历了兵火、战乱、毁灭、重建,它几乎成了一坐普通的边陲小城,只能在典籍里零星的找到一些散落的对她历史的回忆,在这段湮没的时光里,究竟有多少慷慨悲歌或者悲欢离合,没有人知道。直到1409年,宗喀巴的传昭法会再次使这里成为信徒们朝拜的圣地,对这些信徒们来说,来到这里,就来到了宇宙的中心。这一次,世俗因为宗教的神圣而被重建。神圣之城——这是他们口口相传的,对一个城市的记忆。

  城市并非完全神圣,事实上,整座城市世俗与神圣交织,并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和谐并存,这是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性格。1936年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在《圣城拉萨》中记载说,这座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聚集着僧侣、信徒、贵族、乞丐的小城,面积仅3平方公里,充满市民气息,但是同样有着某种庄严的神圣:“当一缕阳光在布达拉宫金色屋顶上闪烁时,会让你激动不已。”

  宇宙中心的中心是被八廓街环绕的大昭寺。八廓街应该是最能体现这座城市个性的地方——据说八廓街最初是被环绕大昭寺转经朝圣者踩出来的,因此有“先有八廓街,后有拉萨城”之说。现在的八廓街,依然是藏族人心中神圣的朝拜之路。——同时,在千百年中,八廓街一直是西藏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各种富有特色的生活日用品、传统手工艺品、宗教用品、古玩旧货琳琅满目,市场一派繁华景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朝圣者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使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在浓郁的商业气息中又透着几分肃穆和凝重。

  八廓街还是多文化、多民族融合的一个见证,充分体现了拉萨城开放和包容的性格。例如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始建于十世纪,公元1716年扩建的清真大寺,大殿融藏、汉、伊斯兰等多民族特色于一体,见证着千百年来藏、汉、回等各个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从公元七世纪城市初建,到公元2008年,时光荏苒,流转千年。尤其在近30年间,现代化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八廓街也不例外。也因此,有一种担忧始终存在着,因为它变了,它会不会变得不再“拉萨”——从以前的八廓街到现在的八廓街,这样的流变,背后究竟是怎样呢?

  保护与发展:拉萨的嬗变

  八廓街的改建,是拉萨市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多年的发展,让拉萨变了样。现在的拉萨,较之30年前,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以至于让很多曾在拉萨工作过多年的人,有一种找不到北的感觉。这座古老的城市,以一种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速度发展着,几乎一天一个样子。

  所以,面对城市这样发展和扩张,舆论始终存在着一种担忧。在很多地区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拆、建,成了一个城市最忙碌的景象。所有的老屋、老街、老建筑都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变成瓦砾,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高楼,拉萨的城市建设会不会重复这样的模式?人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种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冲突?

  事实给了这种担忧答案——以大昭寺为“心”、八廓街为“脉”方圆一平方多公里的拉萨的老城区从1979年开始进行维修改造,2003年老城区道路、给排水管网改建工程开工。然而,老城区的改建工程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精髓,在这块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典型的藏族建筑和藏族生活传统同样被完整的保存着。对旅游者来说,这片神奇的土地简直是一个旅游的圣地,在这里可以看到充满藏族风情的建筑,买到各种新奇的纪念品,同时还可体验到典型的藏族生活,体验到宗教的虔诚。

  八廓街的改建,并没有改变它的性格,这是因为拉萨城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拉萨市的城建过程非常注重体现布达拉宫和老城区周边地区的“历史品位”,在建设中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在老城区的改造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其原有的风貌,对民族特色浓、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大院进行抢救性的维护,以求充分展示出拉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

  拉萨市原国土资源规划局局长石文江并不认为城市的发展和保护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不认为发展和保护是一对矛盾,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它不是凝固的。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文化习俗的精华,而对糟粕,比如阴、矮、湿暗的房子,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住进这样的房屋他都不会满意。”

  对老城区改造的效果如何,土生土长的拉萨人最有发言权。在八廓街住了几十年的益西老人,在民主改革前是贵族家的朗生,那时候的他一年四季穿一套衣服,从来没有穿过鞋。民主改革以后,他住进了八廓街,一住就是几十年,对八廓街的变化十分熟悉。按他的说法,在拉萨市进行老城区改建之前,八廓街周围大多数的房子又低又矮,阴暗潮湿,“特别是下雨下雪天,一脚下去,带起来的全是泥。而且当时没有下水道,污水把墙角都染黑了,臭气熏天。看着现在没法想象以前的样子。”

  经过改建后,八廓街较之以前已经大变样,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不知凡几。细石板铺就的道路走着平坦舒适,再也看不到污水四溢的场景,比以前干净了不知道多少倍。居住的房屋也宽敞明亮了很多。对此益西老人说:“好太多了,现在好太多了。八廓街铺了石板,有了路灯,哪里像以前。”

  古老与年轻:拉萨的变与不变

  改建之后的八廓街,容颜古老,但是骨子里却洋溢着活力。例如改建后的房子用上了水泥钢筋,比以前土木结构的房子安全的多,前不久拉萨市当雄县境内发生6.6级地震,拉萨市震感强烈,但是八廓街周边的建筑却完好无损。

  改建是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进行的,所以尽管建筑物的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在外观和建筑风格上,充满了藏式的民族风情。漫步在八廓街上,随处可见的外国游客会让你觉得这里很国际很现代,但是街两边造型独特、风韵悠长的藏式建筑时刻提醒你:这里,是在拉萨。——古老与年轻、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并存,在拉萨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临近八廓街的宇拓路同样见证着拉萨的这种古老与年轻,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宇拓路是拉萨市有名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同时它也是拉萨城市发展与变化的一个缩影——在30年前,这里曾经是拉萨市最繁华的地段,整座城市唯一的国营百货商店、理发店、文化宫都在这里,一到周末,这里人山人海。可尽管如此,那时候的宇拓路却又脏又窄。“整个拉萨城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找不到,就这个地方,都是土路。”在西藏开车30多年的刘师傅说。

  现在的宇拓路宽敞、平坦、整洁。折射出拉萨城区的公共道路设施30年间日新月异的变化。据拉萨市建设局2008年9月的资料显示:目前,拉萨市已建成城市道路241.13公里,城市东西、南北向道路骨架已完全形成。而伴随着道路交通改善的,还有其他基础设施的改善,例如供水、排水、照明、环卫、市容市貌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成就,在这个总面积不过59.1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拥有大中小型公园、游园22座,公园总用地面积达到115.16公顷,道路绿化和街旁绿地面积已达32.89公顷;面积12.2平方公里的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一块城市湿地,更是拉萨的一张当之无愧的自然名片。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古老城市年轻的一面也越发的彰显出来。与老城区隔河相望的柳梧新区,向游客们展示着老城市的最年轻一面。拉萨火车站、柳梧大桥、宽阔平整的水泥车道……让人很难置信这是在一个海拔3700米的高原上的古老之城,但是,当车穿过柳梧大桥逐渐进入老城区之后,古老的历史气息和时间感就会扑面而来,跨过一条河之间的感觉,仿佛千年。——与柳梧新区相得意趣的是,在老城区,这块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城佛地,依然在现代化中保持着它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并且还将持续的延续下去:熙熙攘攘的转经者,随处可见的磕长头者,排长队等着进寺庙朝拜的信众,时间在这些生活在这座城中的人身上似乎凝固了;同样凝固了时间的还有宏伟的布达拉宫、神圣的大昭寺,以及八廓街上的那些老建筑——邦达仓、平康、颇章萨巴……它们以一种古老的方式耸立在大昭寺的周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和流变。

  据了解,拉萨市做出跨河建立柳梧新区这样的城市发展规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老城区。拉萨市处狭窄的拉萨河谷地带,“老城区”集中在拉萨河谷的北岸区域,城区面积尚不足60平方公里,城市的发展一直被严重的制约着,为了缓解老城区的承载压力,更有效的保留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特色,拉萨市政府借鉴了国际上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益经验,提出了“东延西扩,跨河发展”的战略计划,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新区来分流老城区的人口,让拉萨人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宜居,同时也缓解了老城区的保护压力。


  如今的拉萨,新步行街、拉萨火车站、布达拉宫广场的年轻和八廓街、布达拉宫、大昭寺的古老交相辉映,给拉萨市增添了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复杂而独特的魅力,从而让这座城市的性格变得更加的丰满。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青藏火车抵达拉萨火车站,比如重庆到拉萨火车南京到拉萨火车,交通的方便,让拉萨越来越繁荣。

  独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宗教文化,奇特的民风民俗,加上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和惬意,使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拉萨市2006年被中国城市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城市生活质量50佳”之一。

  继承中的发展:城市文化的生命力

  世俗的拉萨,神圣的拉萨;古老的拉萨,年轻的拉萨……这些无数的性格或者面孔中,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拉萨?

  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只有保持传统,才是真正的存在着的。也许在这些怀旧者的心目中,一座隔离在玻璃之中的,凝固的城市,才是真实的。

  庞贝城是一座凝固在时间的灰烬中的城市,甚至,那里生活中的人的最后一个表情都被凝固住了。但它已经死去,只能被保存在博物馆里。拉萨不是庞贝。它在某种相对静态中不断流变的;它是鲜活的,跳跃的。在传统和现代的交织中,在世俗和神圣的和谐中,它的性格因为复杂而鲜明。更重要的是,它并不迷失在这种复杂之中。

  甚至从这座城市构建之初,这种包容的性格就已经体现出来。1300年前,松赞干布带着他的臣民在拉萨河谷建造这座宏伟城市,传说就是起因于两尊佛像——其中一尊来自于尼泊尔,一尊来自于大唐。

  正是这种对外来文明的开放和包容,给了这座城市和城市的文化一种非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来自内地的天文历算等知识、南亚的例如梵文等各种文字……正因为大无畏的精神和博采众长的智慧,终于成就了伟大的藏文化——后人又有谁会能因为它的包容性,而指责那时候的人们所创造的不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呢?

  清真寺的历史同样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宽广胸怀。相传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有部分回民来到拉萨希望定居,五世达赖喇嘛专门派人在离布达拉宫三公里处的落多桥“射箭赐地”,让迁来的回民正式成为拉萨城中一员,他们世代居住在拉萨城里,默默的为建设拉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谁又能不佩服这位伟大的上师犹如青藏高原一般的宽容和开放的胸襟呢?

  所以不必惊讶布达拉宫前宽敞的马路上驶过的汽车;也不必惊讶在八廓街旁点燃的路灯。因为并不是只有骑着马从泥土路经过,才是这座城市应有的面貌;同样,并不是在八廓街夜晚摸黑走路,才体现出够这里的生活的原汁原味。八廓街的路灯照亮的,并不是现代工业文明,而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街道的古老;八廓街下的排污管道带走的,也并不是古老的传统,而只是辛酸的回忆。文化只有在碰撞中交融才能得到升华;一座城市,也只有在不断的嬗变中,才能保持住她永恒的活力。

  “必须要自信。”——实际上,它的建设者也有着这种自信。拉萨市国土资源规划局副局长旦曲说:“这个城市除了它的海拔高度不可改变以外,其它方面必定能建成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物质享受,环境洁净的美好城市。”

  这就是今天的拉萨!一个正在勇敢的吸收着外来文明,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性格的城市。它的明天,必然是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有丰富独特的高原特色产品和旅游资源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它的明天,必然是光明的。

  对于这一点,看看八廓街的今天,看看八廓街上黑夜里依然播撒着光明的路灯就能知道。(本文转自中国西藏网)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