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高高的村庄

昌都游记攻略 [!--pingluncishu--]0

西藏那高高的村庄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父母亲下乡,出发前都要带上一小包水果糖。那时的糖果很稀罕,干部自己家里的孩子也不能随便吃上。

  以下文字来自我援藏的同事姜大大师,2010年,姜大大师主动报名到西藏昌都援藏三年,那年他儿子刚满两岁,那年他在同事中已属于德高望重的大大师,做节目的水平已经炉火纯青,无人企及,那年他的月收入月月都是状元,所有记者只能望其项背。然而,姜大大师将一切抛之脑后,他去了西藏昌都,援藏三年。报名之前,组织上已经告知,像他这样的技术人员援藏,三年后回到内地,不会有任何的待遇的提高。所以,全重庆人只有他一个人主动报名技术援藏。以下是他最近在西藏工作的体会,我告诉她,重庆气温已经升到20度了,他告诉我,昌都气温已经升到零下2度了。
  
  十多天来,跟随一位老西藏下乡。一路驱车前行,这位担任地区主要领导职务的老西藏给我讲述着下乡的故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的父母亲下乡,出发前都要带上一小包水果糖。那时的糖果很稀罕,干部自己家里的孩子也不能随便吃上。干部下去也没什么专门的宾馆招待所之类,而是借宿在农牧民帐篷、泥巴屋子中,这小包水果糖,就是专门给给房东家的孩子准备的。
  
  那时西藏县乡基本都不通公路,下乡去就全得靠骑马。起早摸黑赶几天,干部还没到村里,老百姓就远远的来迎接来了,牵马的牵马,铡草料的铡草料,喂马的喂马,那股热情劲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而现在下乡,车屁股一冒烟一会就到了,但人家对你是爱理不理爱来不来。为什么?关系生疏了......这位老西藏说到这些显得有些失落。在今年,以及今后数年,西藏自治区和昌都地区的数万名干部都将下派,全部轮流进驻乡镇,入住村庄,与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干工作,如果大家都能像以往的老干部那样做,情况肯定会有所改观吧。
  
  我们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则巴乡,乡干部们正在手忙脚乱地做饭。这里有地区机关的几名下乡派驻干部。一位女干部,孩子才三岁多,她将离开温暖的家庭在这里工作两年。乡里没座机,也没法上网。前不久,大雪封山,唯一的移动电话信号中断了十几天。家里无法与她联络上,都以为她出事了。丈夫哭泣着赶到县城,可距离乡里还有很远很远,还得翻越两座大雪山,正准备找车下乡时,手机信号突然通了,电话中一家人是哭成一片。
  
  吃完我们自带的凉菜和蔬菜后,乡干部们只能煮面块给我们填肚子了。美其名曰藏式面,其实就是半生不熟的汤汤水水,还好肚子争气,没出什么问题。夜间,我和老西藏抵足睡在窄窄的小条床上,头晕脑涨,一夜都听到窗外的呜呜风声和汪汪狗叫。
  
  山高谷深,春来江水绿如蓝,金沙江在其间缓缓流淌,与金沙水拍云崖暖的磅礴气势截然不同。经过长途颠簸,我们来到了与四川白玉县接壤的克日乡,长长的金沙江就是四川与西藏的分界线。整整一个乡只有区区800多人,人少地薄收入低,但森林茂密出产松茸,每年产量有几万斤。松茸的出产时间很集中,就那么二十来天左右,去年当地的松茸只卖三四块钱一斤。我们听了都扼腕叹息。老西藏满怀期待的望着我说,能不能想想办法,给老百姓增收,把这些宝贝保鲜销售到你们内地去呢?
  
  这里手机信号是靠天吃饭,信号站用的是太阳能,白天赶紧打电话晚上则信号全无。进农家,慰问群众,考察基层,在乡里呆了两天后,老西藏让我去乡政府结算费用。没想到一会他又对我说,不用了,我直接给他们。他数了一叠钞票,放在乡干部手中,“三千块钱,你看够不够?”乡干部愣住了:“书记,哪要这么多生活费啊?”“在乡里干工作不容易,你们再添点钱培育些核桃苗,将来金沙江边全是核桃林,该多好啊!”老西藏满怀希望地说。
  
  3月的一天,雪花飘飞,在西藏昌都一个偏远的县城附近,藏族农妇CL在家门口,迎来了登门采访的我们。
  
  身材单薄,脸庞削瘦,48岁的CL是这个藏族大家庭的女主人。CL一家有十几口人,其中老人5个,小孩7个。
  
  记者:孩子都是你的吗?
  
  CL:7个孩子都是我生的。
  
  记者:孩子爸爸在哪里呢?
  
  CL:爸爸在家中,叔叔在外面,有的去了拉萨。
  
  记者:爸爸、叔叔总共几个呢?
  
  CL:(不好意思吐吐舌头)六个
  
  20多年前,CL从山那边村子嫁到了这个大家庭,与这个大家庭的六兄弟结成了夫妻。孩子逐渐越来越多,六兄弟的老大被称为爸爸,其余的则被称为叔叔。
  
  一个女子同时拥有几个丈夫,这在当地农牧区并不是个稀罕事。我们走访了一些家庭,很多都是几兄弟娶一个女子。为什么呢,这样就不会分家,家庭的财富就不会散失。还有的是几姐妹同时嫁给一个男人,但这样的婚姻组合相对要少些。
  
  邻居告诉我,这六兄弟几乎个个都爱喝酒不爱做事,曾经是个土司般显赫的大户家庭如今早已破落。全家共有土地40多亩,常年以来一直是种植青稞。虽然CL常年累月辛苦劳动,但地里出产的青稞总就是那么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男人们都是酒鬼要喝酒,CL辛苦劳作之余,经常到县城里去给大货车卸货,换来的块块钱便不断换成酒精给这些大老爷们享受。
  
  一个女人那么多男人,平时怎么应付得过来呢?当地人告诉我们,按规矩,家中的女主人是单独住宿一个房间,如果房门外如果有一双男人的鞋子,那么另外的人就得自觉回避了。而在当地一个男子与CL的笑谈中,我听懂的信息却是:到了晚间,常常会有一个男子到羊圈里面去睡觉,看到这个人不在大屋子里,女人自然会找到羊圈里面去。女人会不会故意装着没看见不去呢?CL摇摇头,在这些地方,女人地位低,必须听话,是必须要去的。
  
  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有的男人去了外面,是打小工,做小生意,还是另起炉灶,另立门户,CL不敢多问。家中如今只留下了两个男人呆在身边。
  
  家庭的转机发生在一年多前。去年春,在地区领导和当地干部建议下,CL将原来全部种植青稞的土地,留出了三亩多地来种土豆。但种土豆的计划,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村里人和邻居们指指戳戳议论纷纷:这个女人不务正业,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大家都种青稞,她凭什么敢去种一窍不通的土豆?家里的几位老人更是怒气冲冲:你去种土豆,不发芽怎么办,全家人吃什么呢?你这个疯女人,带着孩子滚出家门去吧!
  
  CL自己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幸运的是,县里的农技人员主动上门帮助她来了,这一帮就是大半年。春去秋来,CL家的土地上第一次迎来了土豆的大丰收。土豆堆集了一大堆,该怎么处理呢?CL一家像当地的很多藏族家庭一样,始终放不下面子,一家人谁也不愿上街去抛头露面卖土豆。得知消息,当地干部纷纷主动为CL联系买家。以往种植青稞三亩地最多卖一千多块钱,这一次CL家的三亩多地种土豆却卖了整整一万三千块钱。
  
  土豆销售款是当地农技人员集中一次性送上门的。当时CL的一个丈夫正在屋子里自斟自酌醉眼朦胧喝着酒,看到大家进来了,依然是爱理不理爱来不来的。可看到人家送了那么大一笔钱过来时,他再也坐不住了,立即起身跑过去笑脸相迎热情招呼:这里有好吃的,那边有好吃的,请喝茶,请坐下......
  
  现在,CL已将家中的七个孩子送入各级学校念书。CL说,还是大家说得对,她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简单的汉语也不会说,出门办事别人就说她跟野毛驴一样傻,自己的糟糕情况不能再在孩子们得身上重演。
  
  CL的一个丈夫面对镜头,称他已经主动把酒戒了,他今后也要多干家务活。让CL感到自豪的是,现在出门村里人都用尊敬的眼光看着她,家中的老人也夸她能干,男人们也不敢对她吼粗话了。在新的一年,CL不仅仅要种植土豆,还要种萝卜、白菜、大蒜等经济作物,剩余的土地也将全部改种优良青稞品种。
  
  说到这些,这个削瘦的女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两天后,我们与CL坐在一起吃饭。CL掏出了切得工工整整的干牦牛肉,这是她家最好吃的东西,她一定要请大家品尝。我们点的饭菜,CL却羞涩的不敢吃下去。我们请服务员给她打了包,叫她带回家去吃。我想,她家中的孩子们肯定很喜欢城里饭馆饭菜的味道。这一顿,是我心甘情愿抢着付的钱。
  
  CL有个女儿,今年十几岁了,村里好多人都来提亲。村里人说,女娃娃只要有8岁大了,就可以嫁出去了。可这天CL给我们说的却是:不着急,让她多读点书吧,女儿今后只嫁一个男人了。
  
  这是一个海拔4200多米的村庄,从孩子的皮肤,就可以看出,这里冬天的雪风是多么的刺骨,一年四季的紫外线是多么的强烈。
  
  尽管阳光灿烂,但我加上了厚厚的冬装依然手足发凉,不如离开冰冷的屋子,进入村子转转暖暖身子。
  
  底层是泥巴墙,上面是木头屋子,到处是堆积的好木材劈成的柴禾,偶尔可见晾干的牛粪。屋子的底层都是牲畜圈,人自然高高在上。
  
  人类的消耗不小,方圆几公里,基本上看不到一棵树木了。
  
  放牧的几乎都是孩子,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个大人。
  
  靠山吃山,这里的村庄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虫草。据说好的家庭一年可以买个几十万,差的也有个几万元。
  
  村里老师告诉我,中心学校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个学生,外出放牛放羊放马的孩子比在校学生多得多,采集虫草的时节,还得给大家放虫草假,如何把他们请进学校,而且还要坐得住,是一个让所有人头疼的大问题。
  
  金沙水拍云崖暖,一江之隔,就是四川省的白玉县。从与之隔江对望相克日乡往返,都要遭遇一大群的猕猴。看见汽车它们就奔跑,少说也有上百只。
  
  但印象深刻的并不是这成群的猕猴,而是路边的一所小学校。
  
  已经是过了开学的时间,走进教室,确实让人惊讶。
  
  这个班上,只有两名学生。老师教的数学,抽问学生全答对了。这可能是真正的小班吧,教学效果不错。
  
  (本文转自马蜂窝)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