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间工艺品概述

西藏手工艺品 [!--pingluncishu--]0

西藏民间工艺品概述

西藏民间工艺品概述,西藏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独道的工艺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国内外颇负盛名。如地毯,藏被,卡垫,围裙,氆氇,毛织口袋,木碗,金银器,藏袍,藏靴,狐皮帽,藏刀.

    西藏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独道的工艺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地毯
    织法独特,色泽鲜艳,构图古朴吉祥,民族风格浓郁;毯面细腻柔软,工艺精湛,美观大方,极具欣赏价值;洗涤不掉毛褪色,经久耐用。尤以江孜地毯最为著名。

藏被
    有千余年历史,发源于羊卓雍湖西面的浪卡子县。藏被传统产品有爱尼、爱松、爱西和足介4种,具有细洁、平整、柔软、密度紧、质地厚、传代性强的特性。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床上用品。西藏高原高寒,风沙大,又不产棉花,藏民利用本地羊毛原料制作床被。重量一般为5公斤一10公斤。藏被细结柔软,防风防寒性强,经久耐用,为睡卧保暖佳品。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带来汉族地区先进纺织工艺,对原来不载绒的藏被予以改进,发展成为今天的载绒藏被。主产于西藏山南、日喀则、拉萨等地,其中以山南的产品最为著名。

卡垫
    卡垫是西藏人民非常喜爱的日用坐垫,可称为小地毯,有单人床那么大。"卡"在藏语中是"上"的意思,因铺设于坐垫之上而得名。卡垫是用各种颜色的羊毛绒编织而成,能保暖隔潮,经久耐用,既是一种舒适的卧具,又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品。
    西藏高原的羊毛,毛质坚硬,纤维长,弹性强,光泽好,是织地毯的上好原料。其生产遍于西藏各地区,以江孜、拉萨最为著名。江孜是卡垫的故乡。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江孜每家都会织毯。江孜的卡垫独具特色,不仅毛线均匀,质地优良,色染也别具一格。它除了红、黑两种颜色的染料外,其他颜色的染料都是从当地的树叶、草根和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这种自制的染料色泽鲜艳,经久不变。具有浓厚的高原情趣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江孜卡垫不仅全国闻名,而且远销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

围裙
    藏语称"帮单"。是广大藏族妇女十分喜欢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围裙是用彩色氇稳氇制成,大红、翠绿、天蓝、柠檬黄、紫、白等色条规律地繁复交接,隐隐显现光泽。围裙多为已婚妇女系带,现在青年未婚妇女也喜欢带了。节日喜庆,妇女们腰系围裙,欢歌起舞,如花团锦簇一般,五彩缤纷,艳丽多姿。围裙主要产地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尤以贡噶县姐德秀区生产的围裙最为著名。姐德秀区向有"围裙之乡"的美称。
藏毯,用牦牛毛绒织成的属上品;白色或花色,用绵羊细毛线织成的属中品;黑白色或各色花纹,用一般羊毛线和牦牛毛线混织或用纯羊毛线织成的属下品。藏毯经久耐用,保暖防潮,携带方便,广大僧俗群众特别是农牧民都将它作被褥使用。

氆氇
    也称藏毛呢,以山南扎囊、后藏江孜、藏东芒康等地所产最为有名,相传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细密平整,质软光滑,是藏装、藏靴和金花帽的主要加工材料。
    氆氇以西藏羊毛为原料,织好后为白色。染色后,黑色的做衣物鞋帽。染成红、蓝、绿色的用来做装饰。氆氇厚实而耐用,保暖、防风、隔雨。用氆氇制做的藏袍,其特点是不沾水,把水倒在氆氇呢上,抓起来一抖,水全部滚落,呢子滴水不沾。呢料厚实,不透水,既可挡雨雪,又可防风寒。氆氇是藏民族一种高档的特殊用品,很受中国西北民族地区人民的喜爱。

毛织口袋
    毛织口袋是藏、回、门巴、珞巴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有多摆(小挎包)、扎布杰(小口袋)、肯德(褡裢)等,一般用绵羊毛所织,呈红、蓝、绿各种花纹,小巧美观,外出时盛食品,用具等。

木碗
    是西藏各族人民喜用的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的传统工艺品。在藏胞家做客的人,一般都用自己带来的木碗喝茶,盛糌粑。尤其在广大西藏农村,牧民的怀里总是揣着木碗,即使是外出做客也是这样,好让主人给他倒茶、抓糌粑,这是当地的习俗,不算失礼。藏脑对木碗也怀有特殊的情感,西藏有首很出名的情歌,形象地表现了木碗和人的关系:"丢下情人舍不得,带走情人又害羞。情人是木碗该多好,时刻揣在怀里头。"木碗的大小不一,扁圆形,呈桔黄色,大的用来盛糌粑,小的用来喝酥油茶。当地不一定分的这么细。木碗的特点是轻,不易破碎,携带方便。用木碗来盛食物不易变味,也不会烫嘴。制作木碗主要选择桦木、桐树、成巴树等优质木为原料。带节大、疙瘩多的树节是制作木碗的最好木料。因为树节质地结实,镞凿成的木碗不易干裂,且纹理细腻美观。琢雕木碗要求精工细作,碗壁周围厚薄要均匀,碗底要平稳。不少中外游人到拉萨旅游,便买上下只便宜的木碗,作为西藏之游的纪念品。有的木碗还配以银盖,或在碗边和碗托上包上银皮,则成为一件珍贵的工艺品,不但居家实用,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普兰县产的木碗最为著名。

金银器
    金银器制作是藏族民族手工业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主要工具是榔头和刻刀,榔头大的不足500克,小的只有100克,刻刀有100多种,另外还有火炉、风箱等。工序有两道,先是把金银放在木炭上烤热,再用榔头千锤百打,做成半成品。然后在半成品上精雕细刻,制出成品。镯子、项链、发饰、刀鞘、酒杯等金银器上多雕刻有各种精美图案。

藏袍
    藏语称"褚巴",是藏族人民最喜欢的服装,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农区则以"氆氇"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 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藏靴
    又称松巴靴。是西藏人民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藏靴分男式与女式,以女式靴最著名,是藏族妇女节日必着的服饰品。
    藏靴主要靠手工制作。先用牛皮制成靴底,以黑色氆氇制成靴腰,在长腰上端竖开10厘米长豁口一条,在靴面上绣成各种花卉。最后在靴帮上用红、绿呢各一条相结。藏靴工艺精巧,色彩鲜艳,防寒保暖,结实耐穿,为西藏特色工艺的日用品。
    藏靴已有千年的制作历史。拉萨和日喀则是生产藏靴的两大基地。

狐皮帽
    藏族同胞戴狐皮帽由来已久。据传,古代藏胞戴狐皮帽与今日的观念截然不同。古代曾有过一条法律,谁在战争中临阵脱逃而被抓获者,令其戴上拖着尾巴的狐皮帽,让他在大庭广众下亮相出丑,并接受同伴们的斥责。无疑,谁戴上狐皮帽,将是一种耻辱。17世纪左右,藏王废除了这一条法律。
    然而戴狐皮帽防寒却流传下来了。如今,狐皮帽依然用整只狐皮加工制作,其头尾、四脚均完整保留,并改进了做帽的工艺技术。几乎每个藏胞都有一顶心爱的狐皮帽,他们头戴狐皮帽,身骑高头大马,肩背五响叉子枪,腰携金边三龙碗,这是西藏山区藏胞一生不离的四件护身宝。狐皮帽不仅用于防寒,而且是藏胞头上的一件美丽的装饰品。藏胞戴上一顶狐皮帽,给人以粗犷英俊、威武雄壮之感。

藏刀
    藏刀是西藏传统的工艺品,做工精细,装潢典雅,为中国民族工艺品中的佼佼者。藏刀分长剑和腰刀两种。长剑,藏语称"巴当末",长约1米;腰刀,藏语叫"结刺",长度在10厘米一40厘米之间。藏刀的刀鞘,有木质、铜质的,也有铁质或银皮镶包的。刀鞘上常刻有龙、凤、虎、狮和花卉等图案。有的图案上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贵重物品。
    藏刀的正式名字叫"折刀"。传说是为了纪念英雄折勒干布命名的。传说在遥远的年代,西藏草原上的牧民大都拥有藏刀。可是牧主和头人为了保持自己的权位,威逼牧民交刀。许多牧民因拒交藏刀而被抓走。消息传到英雄折勒干布耳中,他为了搭救自己的同胞,就跃马提刀杀向牧主、头人。折勒干布只因寡不敌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牧民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藏刀改名为"折勒干布刀",简称"折刀"。
    藏刀具有生产、生活、自卫、装饰4种用途,已有1600多年的生产历史,做工讲究,刀身用钢材锻,刀柄用牛角或硬质木料加工而成。藏刀,从初生婴儿受刀为礼,到死时天葬,真是无处不用刀。
精美的藏刀大都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由于锻打精致,携刻细腻,色彩夺目,并附有藏文,系有五颜六色柄穗,形成别具一格的藏族工艺品。特别是朋友结婚或喜生婴儿时,送上把藏刀会使主人感到格外高兴。
    藏刀的主要产地在拉萨、拉孜、日喀则、昌都等地。

(责任编辑:西藏旅游攻略网)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