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环境记实

西藏简介 [!--pingluncishu--]0

西藏地区环境记实

在开放的中国,西藏正越来越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撇开文化色彩和探险精神不谈,众多旅游者是抱着“看看世界上最蔚蓝的天空”“呼吸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的愿望来到西藏的。

空气和水


  在开放的中国,西藏正越来越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撇开文化色彩和探险精神不谈,众多旅游者是抱着“看看世界上最蔚蓝的天空”“呼吸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的愿望来到西藏的。他们绝对地能如愿以偿。当蓝天、白云、云峰、森林纤毫毕现地倒影注高原明净的水面上,当寺庙的金顶辉煌地反射太阳的耀眼光芒,很少有人不为这纯净的自然景象所倾倒。显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和水环境,在西藏保持着极佳的质量。

  专业数据可能过于枯燥,但那毕竟是科学。环境监测表明,西藏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量葚微。1993年,西藏自治区空区废气排放总量为14.74亿标准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气排放置为9.54亿立方米;废水排放总量为407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577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仅为260吨,累积堆存量也只有7.6万吨。

  对于面积120万平方公里的西藏来说,这确实算得微乎其微,甚至还远不及中国内地一个中小城市的“三废”排放量。何况这些“三废”中的相当部分已经得到处理,比如工业废气的消烟除尘率达到百分之百;仅羊八井地热电站就回灌地热废水2125.44万吨,其它工业废水的近一半得到处理。

  拉萨市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相对密集,工业“三废”排放置占全自治区的90%。即便如此,除了因宗教性活动造成局部烟尘较多,以及城市白昼交通噪音稍大外,拉萨仍是全国污染最轻、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一项包括引水、绿化等内容的大型城市生态工程─“中干渠”,将与拉萨河一起形成围绕拉萨市的环形自流水道,给拉萨增加15万平方米水域,继而将出现一条5公里长,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林荫带。对比的环境资料还显示,近10年西藏的大风沙日比过去大为减少。

  西藏高原孕育了亚洲的许多条著名江河。所有的江河,除雨季到来山洪冲刷挟带泥沙外,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清澈无比,尤其是西藏东南部低海拔区,河流在峡谷、森林中穿行,终年绿水情山,景色迷人。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也就是说,几乎不须作任何特别处理就可以直接引用。即使流经西藏自治区首府的拉萨河,水质也良好,大肠杆菌数日均值低于500个/升, PH值在7左右,溶解氧饱和率达到90%以上,氰化物、砷、铅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微乎其微。每当“沐浴节”(藏历七目)来临,成千上万的西藏人照旧按传统到清澈的“圣水”中洗涤沐浴,沉浸在圣洁而虔诚的愉悦里。

  约16OO多个湖泊点缀往西藏高原,它们一无例外地保持着原初状态,周围没有任何污染源。藏北海拔470O米的“天湖”纳木错,水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碧波万顷,湖中鱼儿自由遨游,水上鸟儿浮沉嬉戏。纳木错在藏民心目中还有神圣的意味,每年都有大批藏民前来转湖朝拜,而以12年一次的马年大朝拜最盛。最近的一次是公历1990年。西藏南部的羊拿获湖素育鱼库之称,湖车鱼的蕴藏量达4至6亿公斤。湖面上常有天鹅、鹭鸶、沙鸥、黄鸭,是藏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羊湖沿岸水导丰美,六七万公顷的草场养育着成群的牛羊,是上好的天然牧场。

  值得西藏环境保护专家引为自豪的是,西藏迄今从未发生过一起环境污染事件,没有酸雨,更不存在任何人为放射性污染。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证实,连续多年监测结果表明,西藏各地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在国家《辐射防护》规定标准内,与世界一般陆地本底正常水平相当,也与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报告一致。

森林、草原和土地

  沿河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往西藏东南部孕育了大面积的森林,而西藏西北部则是大片的干旱型草原。农业土地资源集中在西藏东部。

  西藏到底有少森林?过去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很难精确测定,旧西藏地方政府也从未详细调查。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西藏进行了两次全面的森林资源调查,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实测相结合的科学手段,连续普查,获取了一系列可靠数据。

  资料分析显示,西藏自治区120万平方公里土地,森林覆盖率接近1O%,森林面积833.33万公顷,不到20年的时间增长了近201.3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0.84亿立方米,居中国首位;目前西藏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森林是“地球之肺,在态环境中的作用没有别的可以替代。西藏拥有的森林资源绝大部分是原始森林,如此连片、保存完好的大面积原始森林,整个地球上己不多见。而西藏原始森林所有的如雪峰──高山草甸带──高山灌木林带──针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亚热带雨林这种立体垂直分布的植物群落景观,更是世所罕见,无与伦比。

  森林资源结西藏自身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绝对必要的,但如何保护好这一森林大宝库尤其重要。

  五六十年代,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尚无明确的意识,西藏和全国各地一样曾发生过量砍伐的现象,在局部地方造成破坏,幸好最主要的林区原始面貌完好无损。70年代后人们环境意识逐步增强,政府采取严格措施控制采伐量,例如藏东南的森林密集区林芝地区,目前每年计划允许的采伐量不到2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西藏林业部门以营林为夏础,采育结合,大力更新迹地和人工造林,每年为此投资1300万元。80年代以来每年封山育林约13.3万公顷,人工成片造林累计保存面积2.2万公顷。日喀则--拉萨--泽当沿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一线是西藏传统的农业区,5年前开始的人工造林构成一条数十公里长的林带,有效的控制风沙肆虐,在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林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藏林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进经济林。茶是藏民生活中不可缺的必需品,但西藏自古不产茶,茶叶只能是从内地运来。60年代开始在藏南宜林地区引种茶树成切,从此结束西藏不产茶的历史。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吃水果是一种奢侈,通常只是贵族阶层的享受。本地出产的能勉强称得上水果的只有野生毛桃。之后从内地引进驯化优质果树栽种在拉萨、泽当、昌都、林芝各地,迄今己培植上百万株,年产水果50O万公斤,干果1OO万公今。苹果、梨、水蜜桃、柑橘、葡萄等等,都成了普通人日常的消费品;象油桐这一类经济林木也在西藏合适的地方扎下了根。经济林同样也为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西藏拥有8207万公顷草原,其中可利用草地7077万公顷。畜牧业是西藏主要的产业,占全自治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强。因此,草原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西藏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西藏高原属高寒干旱、半干旱型。严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导致草场自然沙化,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后急剧增加的牲畜头数又对草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强大压力。1993年西藏牲畜总头数己从1952年的不到1OOO万增加到2283万,大规模放牧加重了草场退化、草产量下降等生态隐患。这个问题引起充分注意。根据现行政策,草场和土地一样按户划分,长期归牧民使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政府引导藏族牧民控制牲畜总量,调整畜群结构,逐步实行分季轮牧,适时转场,禁止盲目开荒破坏草场。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渐渐被广大牧民接受。

  草场建设(重点是围栏、水利和人工种草)也提到日程上。从靠天养育到建设养育是畜牧业生产从传统方式迈向现代方式的一大转变。过去逐水草而牧的牧民逐渐实现定居、半定居。由国家补助牧民集资,将自己最好的草场围起来,引水运溉,人工种植,加强保护管理,以提高产草率和载畜量。到1992年底,全自治区草场围栏4.87公顷、灌溉面积17.4万公顷,灭鼠、灭虫、灭毒草面积134.57万公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场退化进程。

  1989年冬到1990年春,一场百军不遇的特大雪灾席卷西藏主要牧业基地藏北羌塘草原,牲畜大批死亡。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奋力抗灾,创造了无一人因灾死亡的奇迹,避免了旧社会必然的悲剧。灾后数年里藏北结合草场建设,不但使受到毁灭性打击的牧业生产得到完全恢复,而且基本建成牧业抗灾基地、国家、集体、个人为此其投资400O万元。

  农业是西藏稳步获得发展的领域。199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创历史纪录的6.2亿公斤,成为连续第6个丰收年,是50年代初期1.55亿公斤产量的4倍。农业的发展是在没有更多地增加耕地的条件下,依靠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取得的。

  西藏自治区现有耕地22.5望万公顷,无一受到工业污染。传统极端落后的“二牛抬杠”、“刀耕火种”等耕作方式已被摒弃,代之以现代耕作方式,引进良种,改良土壤,因修水利,治理河道,精耕细作,合理施用化肥农药。50年代前,西藏只高山南、日喀则两地有少量的自流水渠,生产条件极差,震业完全“望天收”,如今,水库、机井、提灌渠星罗齐布、防洪堤纵横交错,“世界屋脊”上形成一个个完备的水利网络,60%的耕地得到有效的灌溉。农业的收成有了可靠的保证,得益的自然是占西藏人口80%的农牧民。在江孜这样的西藏农业第一大县,不少农户储粮够吃3到5年的。

  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中部流域是西藏人口集中、自然条件较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也是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来世纪内中央对西藏农业最大的投资项目“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实施。这个被列入国家“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重点的农业工程,计划费时1O年、耗费20多亿元、以200多个农、林、牧、水利、水电、交通、科技配员项目形成综合开发系统,在本世纪结束时让西藏腹心地区的农村经济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江两河”工程说到底是一个改善农业生态的系统工程,环境效益是专家们优先考虑并放在突出位置上的问题。借助遥感与信息系统技术,“一江两河”区域的高原生态被置于严密的动态监测定下。随着工程中一批水利项目和大量低产田改造完成,目前已增加2.2万公顷农田、草场和林地保灌面积,形成年增产50O万公斤粮食、50万公斤蔬菜、39万公斤养畜肉类的综合能力,工程造林的 55OO公顷。后藏日喀则地区的谢通门县建成饮水工程,当地2500多人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的历史终子划上句号。
 

“干净能源”和阳光计划

  到过藏北那曲德吉乡二村的人,都不会忘记家家户户门前屋後的太阳灶和小风力发电机。牧民利用它们获取太阳能和电能、不仅可以照明、烧水、还可听收录机甚至看电视。

  从现有地质勘探资料看,西藏缺煤少油,常规能源非常缺乏。在林区,人们上山砍伐树木当柴烧;在农牧区、庄稼稿杆、草皮、干牛羊粪就是燃料。坦西藏却育丰富的水力、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资源。西藏采取因地制宣朗右针、以发展水电为主、稳受开发地热、娃进太阳能朗利用,通自发展风力发电。这些“干净能源”的开发利用、闭经济、石历、解决赛际需要、又控制了温成林木、乱获导皮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

  目前,西藏全区共建成近500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5万干瓦。正在拉萨、日喀则、山南三地市交界处兴建的羊卓雍湖抽水电能电站,是西藏开发水利资源的最大项目。该工程引湖水穿过分水电官巴拉山至雅鲁藏布江南岸江边、利用羊卓雍湖和雅鲁藏布江之间840余米的落差建站发电。为维护生态环境,按拉萨电力系统的特点、电站利用负荷低谷时的多余电量抽水蓄能.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总体上不改变羊卓雍湖的水量,以力保羊湖水位不下降。国家为这一工程投资6亿元,装机容量9万千瓦,预计到1995年电站并网发电。

  能源缺乏一直是困扰西藏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严重的电力不足制约着拉萨及周围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羊卓雍湖电站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拉萨地区急剧增长的电力需要,而且可以将拉萨、山南、日喀则联结成一个大电网,扩大供电范围,为“一江两河”流域经济开发区提供电力。利用电力提灌的办法,近百万亩可开垦的荒地将被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和富饶的牧场,当地人民群聚的生活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是一项能给西藏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实惠的工程,因此成为拉萨及周围地区人民翘首以盼的一件大事。

  西藏境内的两大地质板块结合带,正好处在环太平洋地热带之中,西藏的地热资源得天独厚。已发现的地热显示点600余处,估算发电潜力约80万千瓦。距拉萨市区仅90公里的羊八井地热田是目前西藏发现的最大地烈显示区之一。在这里达成的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已在1988年投入运行,每年向拉萨送电近5OOO万度,占拉萨整个电网年发电量的40%左右,解决了拉萨居民的照明、收看视等生活用电之需。西藏地热能资源的初步开发吸引了众的中外地质、能源专家。其中联合国、意大利的专家通过考察、认为很有开发前景,前后援助近90O万美元用于羊八井、宁中、那曲、拉多岗等热田建设项目。那的电的不久前已开始发电,发电量达3000干瓦,结藏北那曲镇人民带来光明。日本、美国、意大利、丹麦、冰岛、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地热专家也要求参加羊八井地热田的开发。沉睡千年的地热能资源、将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990年--1992年,西藏成功地推行了“阳光计划”,在利用太阳能方面走在中国前列。共建成太阳能温室4.05万平方米,太阳房3.04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3300平方米,推广太阳炉1.6万台,光电灯2905套,乡级户用光源4.8干瓦。此外、还安装风力发电机700多台100干瓦以上。就目前利用太阳能现状,每年折合能源约3万吨标准煤。到过藏北那曲德吉乡二村的人,都不会忘记家家户户门前屋後的太阳灶和小风力发电机。牧民利用它们获取太阳能和电能、不仅可以照明、烧水、还可听收录机甚至看电视。

  从现有地质勘探资料看,西藏缺煤少油,常规能源非常缺乏。在林区,人们上山砍伐树木当柴烧;在农牧区、庄稼稿杆、草皮、干牛羊粪就是燃料。坦西藏却育丰富的水力、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资源。西藏采取因地制宣朗右针、以发展水电为主、稳受开发地热、娃进太阳能朗利用,通自发展风力发电。这些“干净能源”的开发利用、闭经济、石历、解决赛际需要、又控制了温成林木、乱获导皮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

  目前,西藏全区共建成近500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5万干瓦。正在拉萨、日喀则、山南三地市交界处兴建的羊卓雍湖抽水电能电站,是西藏开发水利资源的最大项目。该工程引湖水穿过分水电官巴拉山至雅鲁藏布江南岸江边、利用羊卓雍湖和雅鲁藏布江之间840余米的落差建站发电。为维护生态环境,按拉萨电力系统的特点、电站利用负荷低谷时的多余电量抽水蓄能.负荷高峰时放水发电,总体上不改变羊卓雍湖的水量,以力保羊湖水位不下降。国家为这一工程投资6亿元,装机容量9万千瓦,预计到1995年电站并网发电。

  能源缺乏一直是困扰西藏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严重的电力不足制约着拉萨及周围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羊卓雍湖电站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拉萨地区急剧增长的电力需要,而且可以将拉萨、山南、日喀则联结成一个大电网,扩大供电范围,为“一江两河”流域经济开发区提供电力。利用电力提灌的办法,近百万亩可开垦的荒地将被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和富饶的牧场,当地人民群聚的生活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是一项能给西藏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实惠的工程,因此成为拉萨及周围地区人民翘首以盼的一件大事。

  西藏境内的两大地质板块结合带,正好处在环太平洋地热带之中,西藏的地热资源得天独厚。已发现的地热显示点600余处,估算发电潜力约80万千瓦。距拉萨市区仅90公里的羊八井地热田是目前西藏发现的最大地烈显示区之一。在这里达成的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已在1988年投入运行,每年向拉萨送电近5OOO万度,占拉萨整个电网年发电量的40%左右,解决了拉萨居民的照明、收看视等生活用电之需。西藏地热能资源的初步开发吸引了众的中外地质、能源专家。其中联合国、意大利的专家通过考察、认为很有开发前景,前后援助近90O万美元用于羊八井、宁中、那曲、拉多岗等热田建设项目。那的电的不久前已开始发电,发电量达3000干瓦,结藏北那曲镇人民带来光明。日本、美国、意大利、丹麦、冰岛、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地热专家也要求参加羊八井地热田的开发。沉睡千年的地热能资源、将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990年--1992年,西藏成功地推行了“阳光计划”,在利用太阳能方面走在中国前列。共建成太阳能温室4.05万平方米,太阳房3.04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3300平方米,推广太阳炉1.6万台,光电灯2905套,乡级户用光源4.8干瓦。此外、还安装风力发电机700多台100干瓦以上。就目前利用太阳能现状,每年折合能源约3万吨标准煤。

野生动物

     对于人类来说,“世界屋脊”的多数地方生存条件是相当严酷的,然而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则是“乐园”。

    试到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羌塘草原和西部阿里高原走一遭,在那里见到野生动物的机会远比见到人类的机会大。且读一读两位新闻记者1991年夏季穿越藏北藏西“无人区”后写下的所见所闻:

  “三三两两的藏野驴(俗称野马)开选地踢潇洒地踢踏草地,不时低首来几下漂亮的冲刺,突兀急速地变换奔跑的方向;藏羚羊顶着美丽的长角,优雅地甩开修长的双腿,结对纵跃,决心与汽车一赛速度,甚至拼死冲过车前;藏原羚(俗称黄羊)扶老携幼从遥远的地平线急驰而来;岩羊冷漠地站立在山岗上,仿佛一个不动的剪影;偶然也有几只狼,灰黄色的脊背在草丛中一纵一纵......

  “据说如果幸运的话,还可见到数百上千藏野驴奔跑扬起漫天尘土;大草坝子上集中成千上万迁移或交配的藏羚羊,铺天盖地万头揽动。我们未能睹此奇景,陪同的本地人说是季节、地点不合之故。

  “当然,在所有这些野生动物之中,最令人怦然心动的要数‘高原之王’野牦牛。野牦牛体格硕大,重量可超过1OOO公斤,全身苍青色长毛委地、八面威风,它那一对坚硬的角甚至能把大卡车掀翻。要想领略它的雄姿司不是易事,我们只是在一带高冈上用望远镜远远地扫描到四只野牦牛自自在在地行走。”
(以上引自《西藏日报》)

  记者的报道还描述了申扎保护区内黑颈鹤与人类相亲相近的情景。黑颈鹤有“鸟类熊猫”之称,被列入濒危动物,过去报道全世界仅存不足1OOO只,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1992年中外专家在西藏黑颈鹤繁殖地考察就发现了30OO余只,并且观察到孵出的幼鸟。

  据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提供的权威资料,西藏有昆虫230O余种,鱼类64种,两极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兽类142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达125种,占全中国保护动物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34种特别宝贵的珍禽异兽总储量超过90万头(只)。西藏高原特有的野牦牛现存约1万头,藏野驴5至6万头,藏羚羊4至6万头,藏原羚16至20万头,羚牛2至3千头,滇金丝猴570至650只,孟加拉虎5至10只。此外,熊、豹、野鹿、野羊、珍稀鸟类、高原裂腹鱼的存量也颇可观。

  西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于1991年,阿沛.阿旺晋美任名誉会长,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任会长。

  中国1988年颁而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西藏随之制定实施方法,同时公布了受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单。专门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5个自然保护区相继建立起来,它们是:羌塘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保护区;芒康滇金丝猴保护区;申扎黑颈鹤保护区;林芝东久红斑羚保护区;类鸟齐长毛岭马鹿保护区。保护区内全面禁止猎杀野生动物,在其他非保护区,不少县采取相应措施,如“三军禁猎,一年开禁”、划出小区禁猎,等等。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藏民族育狩猎的传统,特别是在草原上和森林区。现在他们逐渐改变“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传统观念、投入保护动物的行列。孟加拉虎重返“西藏江南”的故事就十分典型。在西藏南部边境地区察隅、墨脱的深山密林里,当地猎人一向视猎杀老虎为英雄事,孟加拉虎就此消失多年。而近年来有关老虎出没的消息又频频传出。1993年墨脱县一只虎连续伤害20多头性畜,群众只是鸣枪驱赶而没有猎杀。种种迹象表明,司能召将近1O只孟加拉虎在这一带活动。

  对于非法偷猎等破坏行为和不法分子,西藏司法部门依法采取惩罚措施。1993年,西藏北非法偷猎了50只藏羚羊的7名不法分子受到起诉,分别被判刑两个月至半年。

  专家说,正是由子动物的生存、繁殖得到保障,6年来西藏的野生珍稀动物存量增长了约30%。

  毋庸讳言,非法偷猎以谋暴利的现象虽有所抑制但依然存在,这是造成西藏经济动物如熊、麝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对此仍须采取措施严加控制;群众出于打猎传统、人畜安全和生活需要,经常猎杀一些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这需从教育和进一步加快提高经济水平着手来改变。此外,生态环境的自然变化,人类活动的发展,也缩小了部分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园,这将是西藏今后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一大问题。

自然保护区

  距拉萨河左岸不远的一处山沟里,有一个名叫“当东”的村庄,从此地再向山立攀登半小时,在海拔4OO0米的鬲处,会意想不到地发现一片苍翠的山谷。那立灌木丛生,杨柏挺立,鸟儿筑巢、流水潺潺,更育獐、狐、猞猁、野免、野羊、野鸡之属出没期间。

  4年前当东村的一位妇女人民代表提议在这里建立自然保护区,拉萨市政府迅即批准。4年来封山育林禁采禁猎,政府重视,乡民爱护,生态小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树多了,鸟多了,兽多了,山上曾经枯竭的泉水重新渗出清流,常年不断的山涧溪水浇灌、滋润了山下的农田。当东村民尝到了保护自然的甜头。

  这只是拉萨市所属的3个小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个。不计这类小型保护区,西藏自治区120万平方公里土地,四分之一以上被划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各类自然保护区。

  西藏生物物种种类繁多,蓄量丰富,拥有多样化、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目前列入国家级的珍稀动植物保护种类共计164种,自治区定为重点保护的物种16种。有40多种动植物是青藏高原和喜玛拉雅山区所独有的。

  如何使西藏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不遭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合乎逻辑、合乎现代潮流的选择。它成为西藏环境保护的一大主题。从 7O年代起,西藏在珍稀动植物栖息、繁殖、生长地划定禁猎禁采区,进入80年代开始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区划工作。

  1985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墨脱、察隅、波密岗乡、林芝巴结、聂拉木樟木沟、吉隆江村等6个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11月建立了殊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这是国家级的保护区。此后又区划了5个以珍稀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对象的保护区,其中羌塘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达24万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保护区。这1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2.53万平方公里,占西藏总面积的27.1%,大致相当于欧洲的波兰或芬兰那么大。
(西藏划定的自然保护区简况见附表)

  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西藏加强了对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也加强了国际合作。中外合作对藏北羌塘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类、分布、生活习性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美国高山研究所参与了建立和开发珠穆朗玛峰保护区的工作,签订了为期12年的合作计划,投入数十万美元用于技术人员培训和设立发展基金。日本的环境科研机构也有与西藏合作的意向。

环境立法和保护机构

  藏民族的价统文化崇拜神山圣水,强调适应环境,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但西藏能引人瞩目地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越来越重视对西藏的环境保护。

  首先是环境立法。国家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令、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根据西藏实际,制定颁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草原管理、水资源保护、采矿管理、城镇建设管理、排头收费等,共计20多件。《西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后,对1O年来一切自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坚持作出评估,所有新建、改建项目治理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由德国政府援助扩建拉萨皮革厂时,污水处理就是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3年,自治区政府又为落实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而作出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保护这些环境立法得到较好的执行,区人大常委会和区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协调领导小组,检查全区各地情况,制止违法行为,从而增强公众的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强化群众的参与监督作用。

  其次是舆论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如定期发布环境公报,召集座谈会,走上街头演讲、报刊、广播、电视中增添环境保护专栏或专题节目,自治区政府主席在世界环境日还发表电视讲话。藏北草原东部的巴青县有一个乡,80年代初乡里组织狩猎队除去危害牲畜的3只豹子,没想到豺去了抑制的天敌大量繁殖,后来每年袭去300多只大家畜,损失更大,牧民们又准备消灭豺。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闻讯赶去,联系实际给牧民讲解生物链之间环环相扣的依存关系,劝告他们打豺也要谨慎,草原有可能因失去“清道夫”清除腐烂物而出现牲畜疾病蔓延。当地牧民恍然大悟。

  开展环境基本情况的科学调查,是环境保护的一顶基础工作。近年来西藏陆续完成了工业污染调查、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粮食中残存有机氯污染普查等一批科研项目,连同一系列资源调查,为西藏的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监督。

  扩大机构,培养人才,增加投资,对顺利开展环境保护起了重要作用。自从1975年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西藏环境保护事业即走上正规化道路。1990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切实加强了对全区环保工作的统一领导。时至今日,西藏环境保护事业已经初具规模,从自治区到各地区都设立了环境保护局,专职环保机构达12个,培养出一批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防治污染的投资也大幅度增加,仅为消除拉萨的工业烟尘就投资了300万元。

  1990年,西藏第一个现代化环境监测正在拉萨建成,并在拉萨周围设立了7个监测点。它装备了中国最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环境监测站1993年也竣工使用,藏东昌都环境监测站正在修建,覆盖全西藏的监测网络将逐步形成。

后 记

  专家提醒说,西藏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它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得到恢复。

  毫无疑问,西藏的经济还很不发达。加速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开发步伐,加紧提高生活水准,是西藏人民迫切的愿望。在任何藉口下试图让西藏人民延续或倒退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违背西藏人民意愿,违背历史潮流的,也是不合情理站不住脚的。

  西藏确实在紧跟现代文明的脚步谋求经济飞跃、同时也在对发展中如何保护好环境作可贵的探索。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同副局长嘉木斯指出,西藏“决不能因为仍然拥有世界上最蔚蓝的天空而掉以轻心,也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以环境作代价换取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科技在突破,生产力在提高、人类生活在不断改善,向自然界索取物质和能量越来越多,而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剧烈,如拿地球上未遭人类侵蚀的“绿洲”已经很少了,从这个观点上言,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继续保持西藏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意义,也是对全人类的一个贡献。

(责任编辑:西藏旅游攻略网)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