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日土岩画

阿里攻略 9710

西藏之行——日土岩画

岩画是人类原始时代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没有阶级,在这时期出现的艺术,以其特有的风格富有魅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

    我们的阿里之行终点就在班公措。结束了在班公措的游览后,原路返回拉萨。沿着219国道往回程方向行驶,大家按照手头资料上的提示苦苦寻找渴望一见的日土岩画。
   
    岩画是人类原始时代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没有阶级,在这时期出现的艺术,以其特有的风格富有魅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虽然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幼稚和粗糙的痕迹,但却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朴素的和富于幻想的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具有不可为后世任何卓越的艺术品所代替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车在资料提示的路段绕了几圈也没能找到书中提到的大块山石和岩洞,只好下车找人问询。找了很久遇到这位放羊的姑娘,指手划脚的交流半天,结果是根本没见到过我们所要找的地方,更别提什么洞和画儿了。
  
    据资料上说,在这群山之中有一些原始的洞穴中有人类早期的岩画,是一位放羊的小孩子躲雨时发现的。

    羊儿们在悠闲的吃草,却无法带我找到渴望一见的神秘图画。

    等在路边拦了几辆当地的车也没有问到,后来还是一位好心的拉萨司机告诉我,原来两边的山壁上确实不少岩画的,但重新修了219后,很多已经炸掉了。我想看到的岩画只留了很小的一片,继续向前走就可以找到,山岩下有一个“日土岩画”的牌子。
   
    按好心司机的指引,老李带着我们找到了这处岩壁,确实,这里有画,却很小一片。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们信仰的变迁,石上的画也在原始的图案上又加上了很多如六字真言等的现代作品。有的保存完好,有的被覆盖,有的已经风化成很浅的线条。
    
    西藏岩画的发现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据粗略统计,西藏的岩画点已达60余处,计5000余幅画面,分布在自治区的14个县境内。这些岩画大多集中在西藏的西部和北部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高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谓的北部“羌塘”。

    “羌塘”,藏语意为北方草原。这个巨大的高原面长2400余公里,宽700余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面积占西藏自治区总 面积的60%以上,人口密度仅有自治区总人口的15%。大面积的“无人区”是它突出的特点,但它却是西藏古代岩画的主要分布地。在这一大片土地上,以西部阿里和北部那曲这两大块地区的岩画点最为集中,也最有特色。
   
    西部岩画,制作手法以凿刻为主,有少量的赭色涂绘,岩画的表现题材和艺术风格更接近我国北方岩画传统。西部又以日土县境内的岩画点最为密集:任姆栋、鲁日朗卡、阿垄沟、塔康巴、曲嘎尔羌、那布龙、多玛等岩画点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的公路附近。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西藏高原连接克什米尔、中亚以及我国西域地区的重要通道。日土岩画在内容与表现风格上的多元性似乎也反映出这一带曾有过不同族群的活动。日土任姆栋的一组“豹逐鹿”图是西藏岩画中很少见到的华丽风格。美丽的鹿角透着浓厚的装饰性,躯体上的倒“S”纹或涡旋纹,挺拔俏丽的体态,流畅的线条,显示出与北方欧亚草原民族艺术的相似性: 当然,西部岩画的绝大部分还是本土特色浓郁的高原岩画,大型的本教“血祭”岩画(任姆栋岩画点)、忙于商贸运输(或迁徙)的大队人马(塔康巴岩画点)、浑身长毛或头插羽毛的巫师活动(鲁日朗卡岩画点等)、有组织的狩猎或放牧生活、程序严格的祭祀仪轨等等,都在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息——西部早期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经有过超乎今人想象的繁荣昌盛,而这个文明时期很可能与传说中西部古老的象雄文明相关,西部岩画虽然有早晚期之分,但它们大致集中在历史上某一个特殊时段——西部象雄古国文明的繁荣期。
   
    日姆栋岩画,位于日松乡政府所在地东南面约1.5公里处,海拔4380米。共有近40组画面,内容比较丰富,单个图像以动物为主,其种类包括耗牛、羊、鹿、豹、骆驼、鹰、马、狗等;岩画中人物形象有狩猎者、舞者、牧者及骑者等;自然物图像有太阳、植物等。此外,还有“雍仲”及一些意义不明的图案符号。画面中有豹逐鹿的动物生活场面,画中共有4只公鹿被3只豹追赶,公鹿均作回首状,4只鹿的刻画十分精心,鹿角富于变化,身体的纹饰有所不同。其身后的3只豹均卷尾飞奔,直扑鹿群,豹身也有装饰纹样,表现了创造者极高的造型能力和技巧。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阿里曾是象雄国的古都,藏民族的先民们所创造的古象雄文早于藏文,而与象雄文同期的岩画,则对于研究阿里以及整个西藏的历史、文化和人类早期生产、生活情况有着极为重要和珍贵的价值。
     
    造型风格较简略朴实,也对某些形态特征作了扩张的刻画,如对公鹿及耗牛角的描绘几乎与身体同样大小,个别动物的身上也出现双涡纹装饰,表明创造者对动物等刻画对象一定的观察和主观表现能力。

    原始人类完全生活在大自然里,他们所有的生存条件必须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人类从一开始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岩画这种特殊的美术现象,有着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往往特别注意特定环境的选择,根据艺术内容的不同和作品功能的需要,艺术家来选择作画的崖壁或岩石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并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自己的氛围和意境。 
    
    中国的岩画,有着明显的地区性的特征。它分布地域广阔,延续时间很长。 
    环境的选择和岩画的功能是相互作用的。那些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岩画,能够使其初始的功利目的得到更加完满的实现。这种实现的结果,又不断地影响着人们,人们感受到艺术和环境在空间中的和谐一致,并且在狩猎、舞蹈、祭祀等活动中又不断地使这种感受得到强化,促进艺术和环境的审美关系达到了观念的认识,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如果说西藏岩画中的西部岩画制作年代相对集中,那么北部岩画则有明确的早晚两大类别,分别以加林山岩画点和纳木错湖一带的洞穴岩画为其代表。被当地牧人们称为“神画”的加林山大石岩画,凿刻于地表的大石面上,50余块大石上凿刻着动物、人物,树木、符号等形象,表现了狩猎、驯服野牦牛、放牧、争斗等生活内容。画面充满动感,但风格古朴简约,图像通体凿刻,透露出该岩画在整体上古老性格。可惜我去过纳木措几次都没能够目睹岩画。

    纳木错湖一带的洞穴岩画(包括西岸的其多山岩画与东岸的扎西岛岩画点)里已出现佛教文化内容,因而它们的制作年代将大大晚于加林山岩画和西藏西部的凿刻式岩画。除此之外,纳木错湖岩画还是西藏岩画中并不多见的涂绘派: 也许是因为涂绘手法相对便利,纳木措一带的洞穴岩画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以往岩画中经常出现的狩猎畜牧、争战演练、舞蹈娱乐等内容外,宗教符号及祭祀活动特别丰富。总的来说,藏北岩画虽然在年代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岩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却是它们的共性,有趣的人物造型和有趣的情节都出现在藏北岩画中,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羌塘草原大部分为无人区,人类目前也只能在无人区的边缘地带进行短暂的季节性活动,然而从藏北岩画所反映的情形看,北部地区早期应该是文明兴盛的一方水土,相信随着今后藏北无人区的开发,这一带的岩画发现很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希望能够有幸早些亲睹西藏北部岩画的风彩。

    岩画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这一术语的本身,确无神秘可言。造型艺术的形式,意指各种形状及其各部分的排列,具有可见性。岩画这种艺术品的形式,也正是作品本身的形状、各部分的排列和它们的可见性。但是,通过对这种形式的研究,使我们得以探索人类的艺术抽象以及人类智慧的进程。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的最初的社会史的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史前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情况;而且,岩画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作为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它还以其艺术、其美打动人心。因此它又成为使人最感兴趣的艺术史的课题。

    岩画,作为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艺术,它也有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特征、自己的风格。从开始阶段它就要有发展了的技巧,要有大量的观察和长久的练习,它是人们物质的和精神的辛勤劳动的结果。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把繁芜的、驳杂的、混乱的、过分的、臃肿的东西一起去掉,并将自己的感受诉诸美的物质形式,这样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才能产生岩画,也才会有岩画的艺术特征。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