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收的“仪式”—望果节

望果节 [!--pingluncishu--]0

庆丰收的“仪式”—望果节

望果节是真正属于农民的节日,节日里听到的是藏族农人发自心底的笑声。他们一年到头,充满希望地劳作,从冬到春,从春到夏,现在总算丰收在望了。

    望果节是真正属于农民的节日,节日里听到的是藏族农人发自心底的笑声。他们一年到头,充满希望地劳作,从冬到春,从春到夏,现在总算丰收在望了。
    “望果”,是译音,意为“转庄稼地”。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过此节,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拉萨往林芝去的布巴拉雪山周围的半农半牧区,称为“邦桑”,即“吉祥的草地”。过望果节的时间一般都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各地稍有早晚。
    藏族学者赤列曲扎在他撰写的《西藏风士志》中认为,望果节形成于非常久远的年代。早在2000年前,雅隆部落首领布德杰(是悉补野第八代赞普)按照苯教的教义,规定庄稼黄熟之时,属民们要围着庄稼地转圈祈祷,以求得诸神的护佑,使农作物获得丰收。这就是“望果”(转田)最早的缘起。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今天。
    即使到了20世纪,在西藏某些偏僻地方,望果节仍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娱神。西藏地处高寒,气候变化莫测,夏秋之间多冰雹,而且暴虐无情。冰雹过后,黄熟的庄稼遭到摧毁,就像诸神抛下的箭矢,给农人的打击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因为科学不发达,农人们认为之所以遭到厄运,是庄稼人违背了夏日的禁忌,或者有妇女在禁日洗头,或者有牛羊在禁日放牧,或者煨烧了骨头和污物,得罪了雪山神、江河神和乡土保护神。因此,在秋收之前, 要举行一次庄稼人所能想到、所能做到的祭神和娱神活动,博取神的欢心,请诸神手下留情,不要再降下冰雹和灾难了。
    从前,望果节的择日,由当地负责驱赶冰雹的咒师或者寺院的喇嘛掐算,也有由本?卡(庄园)、本村落男女巫师择定的,人们认为他们是山神、龙神或者是地方神的代言者,所谓娱神,很大程度上是使这些男巫女巫高兴。日期一经择定,风雨无阻,不然,威力很大的念青唐古拉雪山神会暴怒,降下天灾人祸。和平解放后,乡村政府依庄稼成熟早晚,与当地有威望的老者择定过节日期。拉萨西郊的东嘎村,往往在8月1日过望果节,既拥军,又爱民,新旧结合,军民同乐,也是一种移风易俗的创举。
    各地都有历史形成的固定的节日场地,这个场地一般要“四有”,即有水可以熬茶,有树可以遮阴,有草地可以歌舞,有旷原可以赛马。传统的望果节,第一天就是娱神。全体村民穿上节日服装,带着丰盛的饮食,早早来到节日场地。场地中央搭起巨大的帐篷,白底、蓝花,也有彩色的。当地的头人,或者推选出几位老者,把男女巫师请上高高的垫子坐定,向他们献哈达、献青稞酒,请他们降神做法,预言今年庄稼能不能丰收,要注意哪些事情,当地还会有什么好事,有什么灾祸降临,请他们攘灾息祸,带来福气和丰收。
    拉萨以东80公里处有个叫工卡茹卡的地方,那里望果节的娱神活动是相当典型的。旧时,当地有两个女巫,一个叫尼玛卓嘎,代表工卡地方的乡土神;一个叫曲娜,代表西藏最有名的龙女墨竹色青。相传墨竹色青就住在工卡山上的色青朗错天湖,拉萨的龙王潭只是她的行宫。代表乡土的女子,头上戴着被称为“巴珠”的珠冠,胸前挂着金玉镶嵌的“嘎乌”(胸饰),俨然是个贵族妇人打扮;代表龙女的女巫,穿神服。每个女巫有两名随从,一名撑着大红伞,一名捧木盘。预言的事情,由文书记在木盘的细沙上。她们降神之后,走下神坛,带领所有的头人百姓,绕庄稼地转上三圈。据说她们转过的地方,妖鬼逃窜, 播下幸福、欢乐和吉祥。回到节日场地,百姓们开始跳“阿朝”(打鼓舞)、唱“谐玛”(祈神歌),女巫领着打鼓的男子,跳三圈鼓舞,再领着唱祈神歌的女子,唱三段歌。歌舞开始了,村民百姓把女巫围在中间,不停地唱着跳着,歌颂神、歌颂神的功绩,轮流进入圈子,向女巫敬酒,直到女巫和百姓通通醉得摇摇晃晃为止。


农牧民给骑手敬青稞酒,庆祝预祝丰收的望果节

    节日的第二天,全村男女列队转庄稼地。男巫女巫,或者驱雹的巫师,高举五色彩绸包裹着的“达达”(彩箭)走在最前面,接下来是背着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僧人们,紧跟僧人之后是吹唢呐和长号的农村乐队,之后是恭敬地高举着唐卡佛画的骑马男子,最后是全村男女,一户出一人,不来的人家不吉利。长长的行列,从预定地点出发,沿着全村的庄稼地,缓缓行进,一边走,一边齐声高唱“谐青”。这是一种古老的祈神歌曲,声调悠长而庄严,歌声休止间,众人高吼:“恰古秀!”“央古秀!”(福德来了! 吉祥来了!)巫师还摇晃着羊的右腿,表示召唤来了吉祥福德。松烟弥漫于夏日的晴空,歌声喊声回荡在村庄田野,气氛热烈而庄严。
    每个转田的人都从自家的地里揪来三穗青稞,回家供在谷仓或神龛上,说明他带来了谷物的“央”(灵魂),丰收有了保障。
    和平解放后,还保留着转田的习惯,有的地方改成举红旗、抬毛主席像和用麦穗、青稞穗、豌豆苗扎成的“丰收塔”,在广阔的田野上载歌载舞,倒也十分壮观。
    转过庄稼地, 各家各户钻进柳林,三块石头垒成灶,燃起灶火,熬茶、做饭,享受着藏族人最喜欢的野宴。
    赛马开始了。骑手们身着清代陆军的马褂号衣, 有的穿黄缎子袍服,头戴圆形红穗的“索夏”(蒙古帽),骑着打扮得非常漂亮抢眼的骏马,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比赛。赛马有长跑、短跑,大跑、小跑,还有马背上的技巧表演:拾哈达、拾钱币。村民们还在赛马场上,每隔一段距离竖一个靶子。靶子是用牛皮缝制的,骑手们一个接着一个从靶子面前飞跃而过,他们张开双臂,朝每个靶子打枪或射箭, 中靶者即为优胜,名列前茅的能得到相当的奖赏。
    在许多地方, 望果节还要赛毛驴、赛牦牛,与其说比速度,倒不如说是给观众一种娱乐,一种享受。因为毛驴欢蹦乱跳,牦牛胡冲乱撞,这让在场的人们开怀大笑不止。


群众在望果节上参加骑牦牛比赛

    入夜,广场上燃起熊熊的篝火。篝火边放一个大铜缸,每个参加跳舞的人,都要抱一捆柴火,拿一壶青稞酒, 把柴添进篝火,把酒倒进铜缸,然后加入旋转的圈子,跳一种叫“果谐”的转圈舞蹈。跳果谐的人分成两半,或者以男女,或者以村寨为单位,先慢后快,互相唱和。几个年轻女子手捧青稞酒壶,忙着给跳舞的人斟酒。熊熊的篝火烤得人身上暖,香醇的美酒喝得人热血沸腾,加上热烈的舞、高亢的歌和旋转不停的舞步,把节日的欢乐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
    望果节之后,紧张、繁忙的秋收就开始了。由于西藏地广人稀,过去秋收打场全靠人力,有时到藏历十一月(12月左右)谷物才能入库。
    工卡村有这么一句谚语:舒服的工卡望果,是秋收开镰的通知。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