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昌都:缘于藏东红山脉的壮美基因?

昌都游记攻略 [!--pingluncishu--]0

大美昌都:缘于藏东红山脉的壮美基因?

在藏语中昌都的意思是“水汇合地”。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的最东端,它不仅是川滇公路的入藏门户,也是自唐代就开始兴盛的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在藏语中昌都的意思是“水汇合地”。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的最东端,它不仅是川滇公路的入藏门户,也是自唐代就开始兴盛的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昌都境内有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穿流而过,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景观的核心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康巴文化造就了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冷落的古迹

  昌都的文物古迹很多,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卡若遗址、强巴林寺和那个著名的大脚印了。

  卡若遗址是昌都惟一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昌都以南12公里,面积达1万平方米,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藏族早期定居院落的场景。过去在西藏博物馆的展厅里我曾经看到过卡若遗址出土的文物,无论是陶碗、玉器还是种子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这次去昌都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参观这个遗址。问宾馆的服务员,他们虽然知道有这个地方但没人去过,他们看到我执意要去,态度坚决,只好陪我一起去。

  卡若遗址的发现地过去是昌都水泥厂,由于遗址的发现,水泥厂的一部分已经停产拆除,对遗址保护。不过,遗址的发现虽然是轰动考古界的大事,但现在的水泥厂附近没有一个游客的身影。临出发前,我在西藏旅游信息网上还看到了它的门票价格是25元,所以一直心里觉得这里应该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等到了遗址附近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昌都宾馆的女孩卓玛在这里有一个朋友,她的朋友帮忙找来了管理员玛仁。玛仁告诉我:这里是不开放的,没有文化局的介绍信谁也不许进。今天正好是星期天,即使我到了文化局人家也不会上班啊。你说我千里迢迢赶到了,人家还不让看,真是运气坏透了。我有点急了,服务员们也帮我同玛仁“套瓷”,终于使她发了善心,破例恩准我进去。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不准照相。嘿,只要看见了,不照相就不照相呗。

  我随着他们跳过一堵墙来到一个低矮的院墙前,墙是用土堆的,似乎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显得特别简陋陈旧,只有门口“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还挺新,与周围的环境特别不协调。玛仁用钥匙打开铁门,我们看到的几百平方米的地上已经是齐腿高的杂草。很难想像当年曾经出土瓷器、玉器和很多稀世珍宝的卡若遗址会是这个模样,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番破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强巴林寺是藏东地区的第一大寺,它的活佛居然是帕巴拉格列郎杰。据史书记载:宗喀巴1373年入藏途经昌都时曾经预言,将来此地定能兴寺弘佛。后来在公元1437年,宗喀巴的弟子喜饶桑布在这里修建寺庙,由于寺庙主供的是强巴佛(也叫未来佛或者大慈佛),所以寺庙遂起名为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现在有1000多个喇嘛,分为五个扎仓(林堆、林麦、奴林、库秋和夹若卡巴),平时分不同的扎仓进行念经等活动。强巴林寺的喇嘛们一般一天要颂经三次、辩经两次。同其他寺庙比起来,这里的喇嘛好像辩经的时间更长一些,上午从9:30一直到12:00,下午18:00至21:00;当然也有辩经刻苦一直到第二天天明的。喇嘛辩经的地方叫法苑,一般是不允许其他人进去的,主要是怕影响了喇嘛们的思路。为了尊重他们的习惯,我没有进法苑,而是和藏族人一起站在门外看,没想到一个喇嘛替我打开门并招呼我可以进去随便照相。

  真是好运气,不知是我有佛缘还是他们心善,他们的辩经我从头听到尾,虽然不懂藏语,但也能看出他们的认真。我觉得在藏传佛教里面最热闹的就是辩经了,不仅喇嘛的语调高亢,而且巴掌拍得山响,那法苑里辩经的声音从很远都听得到,尤其是在夜里更是喧嚣。强巴林寺旁边的住户已经习惯了这种喧嚣,并且把这种喧嚣当成了一个标志,当喇嘛辩经结束的时候他们会说:“喇嘛不辩经了,该睡觉了。”把每天喇嘛的起居时间当成了闹表。

  在供奉强巴佛的大殿,我恰好碰到昌都地区政协的一位领导陪同两个旅居国外的藏族人参观,他们和我一样感慨昌都旅游开发人才的匮乏。昌都有这样好的寺庙建筑、塑像和壁画,但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整地讲下来。懂语言的不知佛教知识;喇嘛懂佛教知识但能讲汉语的少,会英语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使我想起大昭寺的几个讲解员,尤其是那个尼玛次仁不仅能用汉语、藏语、英语讲解,而且对大家提出的宗教问题对答如流。正是因为他们精彩的介绍,才使这所著名的寺庙更加名闻遐迩,为国内外的人士所熟悉。而昌都则像是躲在深宫的少女不为大家所熟知。其实,过去西藏的历史都是反映在寺庙典籍和寺庙壁画上的,了解寺庙的历史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西藏历史的过程。

擅长经商的昌都人不在昌都做生意

  昌都是康巴腹地,历史上的康巴人是藏族人里最骁勇善战,也是最会做生意的。但我觉得现在在这里的藏族人特别是康巴人做生意的并不多,无论是商店还是饭馆都以四川人开的为最多。所以在昌都街头四川饭馆几乎随处可见,而要找藏餐厅却颇费周折。而这里居住的人包括藏族人好像也习惯了川菜的味道,所以川菜馆的常客多数是藏族人。

  每到一个地方,我很喜欢搜罗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问宾馆服务员这里最大的民间工艺品市场是哪个,他们告诉我是“嘟嘟卡”。听名字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他们还告诉我这里有打制首饰的摊点,藏刀也挺不错。我按他们的指点从宾馆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大名鼎鼎的“嘟嘟卡”,发现这里只有20多个摊点,不仅没有出众的货色,而且制作首饰的工匠也全部来自云南和四川。既然不是本地产的,我的好奇心顿时少了大半。逛了昌都其他的市场,没想到也是大失所望,不仅东西品种特别少且多是些内地的伪劣产品,档次太低了。

  其实,昌都人自古就是经商的好手,无论是茶马古道,还是现在的川藏线都给昌都带来了流通的便利。昌都的瓦寨乡是藏区著名的手工艺乡,这里生产的各种佛像已经摆放在西藏的各大寺庙里,这里生产的手工艺品也远销西藏各地,有些甚至还出口到了印度、尼泊尔。但在昌都的各个市场,很少见到昌都自己生产的东西。如果想买昌都生产的东西就只能去瓦寨,到这些工匠家里去买。我问这里的藏族人他们如果要买手工艺品怎么办,他们告诉我:到牧区去,看到藏族女孩戴的东西喜欢就买下来。

  在拉萨的八角街上经商的都是康巴人,其中不少都来自昌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人在昌都做生意,而是跑到拉萨,看来即使昌都交通再便利也取代不了拉萨西藏物资集散地的作用,这也许就是他们不在昌都做生意的理由吧?!
 (本文转自昌都旅游信息网)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