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建立前,西藏社会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从氏族到部落、部落联盟、奴隶制社会的时期,这时藏族先民信奉多神的苯教。苯教崇拜大自然,把天上、地上和地下三界,天为上界,是天神赞所居之处,认为悉补野王统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和苯教始辛饶米沃都是从天而降的天神。早期苯教的突出特征是“杀牲祭祀”和动物殉葬,即用鲜血和肉体向超自然力量表示敬畏、感恩和祈福。
聂赤赞普时期,社会上已有了被称为“笃苯”的苯教,止贡赞普和布德贡杰时期,从克什米尔,勃律,羊同,大食和吐谷浑等地请来了各种各样分工不同的苯教徒,史称“恰苯”或“迦苯”。自聂赤赞普以来,历代悉补野王皆以苯教护持国政,苯教 即为国地教,直到第二十八代王拉妥妥日年赞时期。传说有一日天降“神物”于雍布拉康的项上,内有经书,法器和咒语若干,可是当时谁也不些东西,只好将它们供奉起来,取名“宁波桑哇”,意思是秘宝。直到许多年后,才有人识出秘宝中的《诸佛菩萨名称经》等珍贵经卷,方悟出其实佛教早在松赞干布以前就进入了西藏,只因当时苯教势力太盛,佛教徒无奈之下,才编出了“天降神物”这样的故事,先将宝物“空投”下地,秘藏起来,以待后日。这大概就是佛教与苯教的初次交锋,当然,苯教胜了,这也是后来不管是佛教还是苯教,都有许多的“伏藏”,也有许多的“掘藏师”的缘起。到五世达赖时期,雍布拉康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成为许多高僧派寺院,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也成为许多“伏藏”的发现和埋藏之地。
下一篇:西藏各大寺院举行新年祈祷大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