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雅江到派乡

林芝游记攻略 [!--pingluncishu--]0

舟行雅江到派乡

到西藏的徒步者没有不知道派乡(或直接称之为“派”)的,这个位于“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入口处的藏族乡镇既是通往“莲花密境”墨脱的一个中转站。

      到西藏的徒步者没有不知道派乡(或直接称之为“派”)的,这个位于“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入口处的藏族乡镇既是通往“莲花密境”墨脱的一个中转站(以前几乎所有运往墨脱的物资都是经派乡周转,经人背畜驮,跋山涉水,徒步数日方进入墨脱),同样也是通往人类最后秘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始处。在藏语中,“派”即“留下”或“到来”之意。在雅鲁藏布——青藏高原的这一中国最高河流(或谓之“极地天河”),顺水而下,两岸青山逶迤,经幡飞舞,远处白云蔽江,雪峰峻极于天,体验转加拉朝圣之路、“湘西王”陈渠珍与藏女西原的绝世奇恋……一路水行,直到派乡,又该是怎样的感觉呢?

  第一次到藏南的派乡毫无悬念是坐车,从林芝到羌纳寺,观江河汇流(雅鲁藏布与尼洋河),经丹娘,车一直在雅江边的公路上奔驰,沿途山青水秀,点点牛羊,袅袅炊烟,不时可见桃源般的村落。但隔着车窗,终觉有些隔膜,或者说,并未真正融入雅鲁藏布那博大自由的性情之中——然而,这一次却极其意外地乘船行于雅鲁藏布之上,在青藏高原的这一中国最高河流(或谓之“极地天河”),顺水而下,两岸青山逶迤,经幡飞舞,远处白云蔽江,雪峰峻极于天,一路水行,直到派乡,又该是怎样的感觉呢?

  尼洋河与陈渠珍旧事

  舟行的起点是尼洋河畔的娘欧码头,这也是西藏最大的水上码头。去娘欧码头得经过米瑞乡,在一处路牌为“林芝-米瑞,8公里”处的地方小停片刻——此处有一观景台,登台而望,胸襟为之一爽:远山含黛,白云摇曳其上,而尼洋河被纵横的河汊与篱笆分割成一片一片的绿色洲滩,柳条遍插其上,偶见牛羊,水柳与河汊相交相错,风景竟似江南,且更见境界阔大处;近处则是几树野桃,缤纷烂漫,却作粉紫色。“湘西王”陈渠珍百年前驻防尼洋河畔时曾记有“后临大河,滩浅水平,中为沙洲,野鸭数十成群,游行水滨,景物不殊内地”,“余自来塞外,满目荒凉,积雪弥山……至此,则楼台涌现,景物全非。”应当均是写实。


观景台约七八公里处有一古迹第穆古石刻(第穆为藏语音译,亦译为“德木”或“德摩”),属今米瑞乡广久村,即陈渠珍驻防西藏与德摩第巴(德摩行政长官)舅舅的侄女西原相恋之处,辛亥革命后,藏区兵乱,陈渠珍携西原从德摩经工布、那曲、藏北往青海撤走,过柴达木盆地,历经200多天的茹毛饮血,百人中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而藏女西原到西安后不久染病身亡,陈渠珍为之“泪尽声嘶、肝肠寸断”,24年后终于写下一本弥读弥奇的《艽野尘梦》。此前曾经一访第穆古石刻,但遗憾的是当时并不知道此处即是西原家乡广久(《艽野尘梦》称之为贡觉),也未寻访西原遗踪,而今重过米瑞,谁知又与之擦身而过?

  娘欧码头是尼洋河畔的一处藏式建筑,不过两层楼,比一般的藏式民居略大些而已,然而却又是西藏境内最大的码头。

  出码头南门即是尼洋河,河水清澈异常,如一块纯净的翡翠——或许以藏地绿松石喻之最为相宜,沿岸多成排的巨柳,倒映水中,恍若仙境,与扬州六圩长江之畔的柳树有相似处,皆树干粗大怪异,疙疙瘩瘩,树冠为球形,柳枝极细,不同处则是此处柳枝多伸向天空,而六圩之柳却多是依依垂柳。

  柳树尽头的水边一溜儿停着一排封有玻璃罩的快艇,登上其中一艘,坐定,导游小杜说,一般乘船雅江多选上午,因为上午水面较平,而下午会起风,浪极大。

  出一个小口,即是尼洋河,与上游的尼洋河不同的是,此处水面极阔,且波平如镜,颜色亦转为幽蓝色——船行片刻即是江河汇流处,隐隐可见中间的分际线:蓝的是河,而稍显黄绿的则是雅鲁藏布了,据说夏季水盛时,江河汇流处一清一浊,尤其分明。

  佛苯之争的遗迹

  游艇劈波斩浪,速度极快,船后翻滚起巨大的白色波浪,江河交汇奇观很快不见,此后船便一直行于雅江之上,江面也倏然开阔,两岸近处一层白沙,一抹翠色,远处群山厚重,山顶无一例外皆被云影腐蚀,投映在水中,倍添一种妩媚。雅鲁藏布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江水”(藏布即“大江大河”之意,内地一些游客称之为“雅鲁藏布江”其实是一种重复的说法),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由西向东横贯藏南,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后作了一个近乎角度巨大的转折,形成大拐弯峡谷,再转向南流,经墨脱的最后一个村庄巴昔卡进入印度,最终流向印度洋。

  颇有意味的是,与内地山南朝阳处树木葱茏不同,雅江北岸山体朝阳坡面草木稀疏,多见山石嶙峋,而江南岸的山体背阴处则林木森森,连山叠翠,这都是因为高原紫外线太强,阳坡水分稀少,而背阴处的山坡因阳光不强,水分充足,自然林木茂盛。

  雅江之上,除了我们这艘快艇外,打鱼船、运输船悉皆不见,没有运输船,与雅江之上只有娘欧到派乡的江面适合行舟不无关系,雅江上游为高寒河谷地带,而下游则在派乡以下,峡谷幽深,激流咆哮,急湍险滩,随处可见,根本无法行舟,最多选一处江面摆渡罢了;而打鱼船的不见与当地水葬亦不无关系,西藏葬俗为上等塔葬与火葬,中等天葬,下等水葬,林芝地区由于海拔相对低些,并无神鹰,水葬也就成为当地人的主要丧葬方式,故当地一直保留着不吃鱼的习惯,不过据小杜讲,现在由于交通便利,当地人也多采用去拉萨天葬的方式,水葬越来越少,也有不少人开始吃鱼了。话虽如此说,经过一道山弯,小杜指着一处挂满白色经幡的水边石堆说:“那就是水葬台!”

  似乎很神秘,然而其实仍平常的景象,水湛蓝湛蓝的,很安静地流着,蓦然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红嘴鸟振翅掠水而飞,不久即没入云间。

  船继续前行,江北岸重岭叠起,最高处云山雾罩,小杜说那就是苯日神山——一座西藏原始苯教推崇的神山,“苯”意指反复“念诵”之意,在松赞干布主政前,苯教是藏区最早出现也是影响最大的宗教,其早期信仰万物有灵论与古楚地的巫觋或有相似处。《圣地苯日山志》载,此山是苯教祖师顿巴·兴绕弥沃的修行地,也是苯教在西藏的发祥地。吐蕃王朝时期,苯教巫师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而在佛教传入藏区后,松赞干布扶植新入的佛教打击苯教势力。公元755年,赤松德赞继位,通过辩论进一步公开支持佛教,压制苯教。

  佛苯相争在传说中得到了具体的描述,据传最先出来反对佛教的苯教首领阿穷杰博曾与莲花生大师比试法力,莲花生大师试图将苯日神山推入尼洋河,谁知在阿穷杰博的阻拦下均告失败,工布(即林芝)地区的苯教也因此得以传承——从某一角度而言,苯日神山象征着一种守望,即对真正藏区本土文化与宗教的守望——在别的地区苯教可以被打败,但惟独在其发源地,那绝不可被打败,这似乎也是一种文化的尊严。从传说也可看出,苯教当时为守势,而佛教是攻势,苯教为求生存,其后向佛教方向演变,吸取佛教典仪,是为白苯(原始苯教称之为黑苯),但是为了表示苯教的独立性,苯教采取了与佛教相反的措施:佛教以顺时针转动为功德,苯教则以逆时针转动为功德。

  且不管佛苯相争如何,千百年来,苯日神山一直就是藏区苯教徒心目中的神山,每年都有大批信徒从西藏青海等地前来转山朝拜——当然还是逆时针转山。或许,从亨廷顿的视角而言,苯日神山也是见证1000多年前文明与宗教“冲突”的神山,但冲突只是过去,留下的依然是融合。


  转加拉朝圣之门

  江边翠柳愈多,水也因之转为澄碧色,江心不时可见绿洲般的小岛,近岸处多一抹斜长的沙丘,水边经幡渐渐增多,皆作白色,支支直立,迎风猎猎招展。

  江南岸一处经幡尤多,上面有一小小村庄,零零落落的人家,屋顶无一例外是红色彩钢板(当地对口支援地区广东援助建设),小杜说那叫鲁霞村,“鲁霞”是藏语音译,意谓“龙人”,传说古时雅江水在此段十分险恶,村子里每年都需选出一个属龙的小孩祭献给雅江方可太平,后来苯教祖师顿巴·兴绕弥沃来此后感觉太过残忍,降伏江中恶魔后,遂以白色经幡代替属龙的小孩。

  鲁霞也是当地藏民转加拉的第一道门——所谓转加拉仍与佛苯之争相关,相传莲花生大师在雅江下游的加拉埋下阎王宫伏藏,又经历代掘藏师及高僧开发,由此形成了加拉朝圣路,即从鲁霞沿江北岸徒步,到吞白村、赤白村、下阎王宫伏藏,再过江到达江南岸的加拉村,经过直白大草原,到达南迦巴瓦脚下的直白村,经派乡,最后到达察咱庞。

  转加拉需要先取“钥匙”,即在鲁霞江对岸的贡姆寺——可惜的是,此寺在60多年前的一场大地震中被毁,现已不存,仅在北坡留下些白色的残垣。

  小艇继续前行,青山绿水间一片巨大的沙丘忽然映入眼中,此即雅江之上的另一名胜——佛掌沙丘。佛掌沙丘因形如双手合十的佛掌而得名。这里同样有一离奇而动人的传说:佛掌沙丘下面原来是一个村子,名叫拉岗村,村里有一打猎能手名叫德多。一次出门打猎时发现一个怪物追赶一女子,遂救下女子,女子原是龙女,为谢救命之恩,赠给德多一面能预见未来的神镜——但必须保守秘密,否则将会变成一只乌龟石。龙王有一天忽然要以沙丘掩埋拉岗村,德多从镜中看到这样的景象,遂告知乡亲,在村中人离开村庄后,夜半时分,村庄果然被风沙掩埋,而德多也化而为石。拉岗村村民在沙丘附近重新安家后,将新地方命名为桑巴村,意为“秘密村”之意,以纪念德多说出了那个秘密——而失去德多的村里人以后再也不提起那夜发生的事情。

  桑巴村就在佛掌沙丘边上,十多户人家掩于绿树丛中,水边无人,偶见一二牦牛饮水,见艇过,漫不经心地抬头只是瞧瞧,便又饮水如故。

  转加拉的最后一道门“察咱庞”则在桑巴村对面江岸之上,天气好时可以看见煨桑用的白塔,过去那也是徒步进入墨脱的必经之地。

  江心风大,且多绿洲般的小岛,小艇靠江南岸而行,水边白色经幡看得愈加真切,后面层林如染,紫色的野山桃开得正艳。什么地方的河岸停着一台小卡车,几位藏民大概刚?下什么东西,边上燃起一堆烟,见到我们,都抬头微笑张望,其中一位且举手招呼,然而小艇很快过去了,留给他们的只是起伏的波浪。

  船转过一个小弯,渐靠左驶(北岸),东望诸山,只见云端之上,雪峰插天,银光刺眼——小杜说那是六字真言山,共有六座雪山峰。

  江北岸可见七八株巨大的柏树,皆扎根于石壁间,直立向天,旁边有煨桑处,这就是转加拉朝圣的第二道门——“修波哈拉”。

  船折向左行,六字真言山渐渐偏右,远眺江南岸一个村庄,人家屋顶皆作蓝色,这是福建援建的屋顶标志,此村名德阳,小杜说小艇的司机扎西即是德阳人,于是把镜头对准一直沉默着的司机。这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头发微卷,皮肤黑黑的,见说到自己,有些羞涩,只是把头稍稍扭一下微笑而已——小艇仍在转弯,扎西必须全神贯注于手中的方向盘。

  忽然一个大拐,迎面十多株松树齐刷刷立于悬崖之间,有一两株枝干昂然斜伸,苍劲奇秀,一如黄山迎客松一般——当地人因此也将之命名为雅鲁藏布迎客松。

  此处已可看到多雄拉山,可惜的是为白云所蔽,多雄拉是派乡徒步进入墨脱的必经山口,每到下午一点时分必有大雪。再折一个弯,“冰山之父”南迦巴瓦山峰蓦地跳入眼帘,不过,这却是侧峰,依然山体晶莹,耀人眼目,而真正的主角——被称为“直刺蓝天的战矛”、海拔7787米南迦巴瓦主峰果然难睹真容,掩于云中。

  雅鲁藏布再次转为青幽澄澈的颜色,随着一抹平沙的延展,林阴中的派乡码头也终于到了——可以相信的是,在派乡,迷人的南迦巴瓦终究会一露其令人窒息的清美之姿的。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