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纳错圣湖之旅

拉姆拉错湖 [!--pingluncishu--]0

拉姆纳错圣湖之旅

一 起了个大早,黑色的天空渐渐褪色,空气里残存着夜的气息,在早嗽和早餐的时间里,我晕晕忽忽,像是还没有从睡梦中完全醒来。

  一

  起了个大早,黑色的天空渐渐褪色,空气里残存着夜的气息,在早嗽和早餐的时间里,我晕晕忽忽,像是还没有从睡梦中完全醒来。

  天慢慢明亮,黎明用睁开昨眼乍着这个世界,看着沐浴在曙光中的琼果杰寺,仿佛新的一天,就是在这种注视中开始的。

  从当地借来的十几匹马,全副装备地在寺院侧门处等候。等我出门,只剩下几匹可以挑选了,一眼便看中了那匹绛黄色的马,它高昂着头,蔑视人们对它投来的打量的目光,那自尊的神态仿佛在说,谁错过了我,他就没有骑手的眼力。

  马的主人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藏族小伙子,虽长得瘦小,浑身却透出草原牧人的灵气和机敏,他看我的目光在打量他的马,便自信地向我走来,把缰绳交到我的手上。“这匹马是最好的,跑得又快又稳,虽然有点脾气,但很懂事。”

  小伙子真诚的表情,让我毫不犹豫地接过缰绳,把马拉到一块石头处,我站在上面,翻身上马,从上马的姿式,小伙子看出我并非一个生手。而从他的目光中,也发现了他对我信任。

  那小伙子的眼力是很准的,他对我的信任也绝对没错。

  60年代末我从西藏民族学院毕业进藏。当时政策规定大学生必须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一年,方能分配工作。我接受再教育的单位是拉萨附近的炮团农场,分给我的任务便是饲养军马。

  炮团农场共有16匹马,据说是战争时拉炮和运送军用物资的,在中印边境自卫战争中,这些马都派上了用场。其中那匹白色的高头大马还在点火中立过二等功。战斗中它因与部队失散跑到印军一方,印军让它驮运物资,它竟拉着一门小炮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了我方部队。为此,炮团还专门为它举行了庆功会,在马队面前给它披红戴花,从此,它获得了每天比别的马多二斤饮料的优厚待遇。这匹马性格刚烈,跑起来一派将军派头,总是用得过奖的经历蔑视其它。我的任务就是每天骑着它带领马群,在附近的草场上放牧。

  一年多的时间,我和这群马建立了感情,每逢晚上收工,便骑着白马,带着马群,浩浩荡荡地飞驰而归,当农场的占友和同学们听到马路的敲击声,都乐意在宫门口列队迎接,在大家的注视中,那正是我表演骑技的机会。

  再教育结束后,我被分配到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下乡蹲点是我的本份,当时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便是马。

  县里给每位下乡干部配备一匹马,作为专用。下乡时以马代步,回到县里就要送到专门的马厩,专人饲养,但我时常到马厩看望,给它带一些零食,给它抚摸。我的坐骑是一匹黑色的马,油光发亮的皮毛,如同披一匹黑色绸缎。虽然它不像阿拉伯马有高贵血统,也不像伊犁马有俊秀飘逸的身姿,但它来自墨竹工卡本土一个著名的牧场,有着不平凡的来历,祖国统一的名字叫“加乃力”,意为“黑色的鸟”。我骑着它,总有一种鸟儿飞翔的感觉。

  1984年调拉萨后,从此结束了骑马生涯。17年过去,今天,我又骑上马背,尽管藏族小伙子给我投以赞许的目光,我忆明显感觉,上马的的动作有些生疏僵硬,想当年,我可以在马的奔跑中翻身上鞍,动作敏捷而潇洒。

  一拔人马,披挂上阵,出发了。

  目的地是西藏闻名遐尔的圣湖——拉姆纳错。

  拉姆纳错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是因为西藏历代达赖喇嘛、班禅的转世灵童,均由观神湖所现的异象,确定其寻访的方向和原则。由于活佛转世被称为世界7大神秘现象之一,因此,拉姆纳错在神圣之中又多了一些神秘。圣湖的神秘不止于此,据说,它能呈现观湖者未来的命运,只要虔诚的凝望,圣湖就能显示各种景象,以预测未来。因此,每年都有无数的善男信女将其视为观测命运的宝镜,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前来朝拜。

  这次,加查县委书记和政府领导陪同我们一起到拉姆纳错,是为了考察这条旅游线路,用这条旅游“热线”,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待明年从加查县城到崔久乡琼果杰寺、投资1300万元的公路修通,朝拜圣湖的游客会与日俱增。

  过小桥,登上东面的山坡,踏上朝拜圣湖的旅程。不断朝上走,翻过一道道的山脊,走进了一条狭谷之中。十几匹马在乱石嶙刚中鱼贯难行,由于山路崎岖难行,马儿一匹跟着一匹排成一字长蛇阵。

  路上,特别留意这些从湖北来的援藏干部,他们在内地从末骑过马,走南闯北大都是驾车飞奔,传授了骑马的要领:怎样拉缰绳,控制方向;怎样用腿把马肚夹紧,让身体与马全为一体:上坡应该怎样,下坡又该怎样:还特意安慰他们,西藏的马特别老实。一般是不会故意将人摔下的……

  书记在马上笑着说:“在游泳中学游泳,在骑马中学骑马吧!”

  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别无选择,在他们未经尝试和训练的情况下,便踏上了艰险的路程。这是一批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无所畏俱,有智慧,有作为的年轻干部,他们的勇敢果断,让我打心眼里高兴。

  二

  小路里而飞越陡壁,时而翻一道道山脊,路上堆满了从山上滚落的大块岩石。马队一会儿跌入山坳,一会又钻出山顶,小路时断时续,马队就像心电图的纹线忽高忽低……看到那些来自异乡的陌生骑手,始终稳稳地在马背上巅簸,我心中的担心在抹金色的阳光里慢慢释解。

  前面出现一片开阔的坡地,领头的骑手不由自主地飞奔起来,后面的马开始骚动,一匹跟着一匹地往前追赶。开始,我的坐骑走在中间,迈着稳稳的步伐,一点也没有焦急的情绪,更没有信前超越的冲动。当看到前面的马开始启动,它一起响鼻,抖动马鬃,撒开四蹿,腾跃而起,猛地冲出重围,朝最前面的那匹马追去。巴的情绪感染了我,我夹紧马肚,高扬缰绳,身子前倾,随着马的飞奔兴奋起来。

  奔跑中,最担心的是我身上穿的雨衣。这里的天气时好时坏,说晴就晴,说雨就雨,雨衣是当地人外出的必备之物。出发前,书记专门提醒公安局长弄来十几件雨衣,每人一件。

  常骑马的人都知道,马对雨衣特别敏感,雨衣胶布的磨擦所产生的异常感觉会使它突然惊跳。这往往是粗心大意的骑手翻身落马的时候。记得我在墨竹工卡县一次下乡途中,因遇到两天,穿一件部队雨衣,马突然惊跳,失控地在牧场的帐篷间乱跑,我为了避开帐篷间扯挂的绳子勒住脖子的危险,必须把并没有紧贴马背,东躲西让,在忙乱之中,身子失去平衡,掉下马来。谁知双脚被马蹬挂住,拖了几十米远,马终于在一面山坡绝壁前停下,我才算得救。按说被马在地上拖几十米是很危险的事,地上如利刃的石头能把脊背刮烂,甚至拖死。幸好我坠马的地方是一片草地,才幸运地安然无恙。一位藏族同伴曾戏谑我说:“你真聪明真鬼,从马上摔下来,也能找一个好地方。”

  至今,想起那档子事我还有点后怕。

  其实,我此时的担心是多余的。这里的马常在雨中行走,雨衣产生的奇异感觉对于它们已是习已为常了。

  从外观上看,我的坐骑不是一匹很优秀的马,绛黄色皮毛就像秋天草原上颜色,但它却给人一种成熟、稳定、踏实、可信赖的感觉。体型不算均称,却有一种耐劳、坚韧、顽强的气质在它的奔跑中张气出来。

  男人骑在马上,便会自然产生一种傲慢的尊严。我扬起缰绳,猛抽一下顿觉一种快感在马的飞奔中迎风飘舞……

  不甘落后的坐骑瞄准前方的头马,穷追不舍。

  突然,身上出现了极度的疼痛,随着马的奔跑,疼痛不断加剧。

  我急忙用双手勒住马缰,马儿挺着脖子,昂着头,不愿停下,但速度在控制中慢慢放缓了。

  我发现疼痛感来自尾骨。

  尾骨是人的脊柱末端,是一千既敏感又脆弱的部分。我突然想起,从拉萨到加查的路上,由于车上多坐了一个人,我便坐在后排中间凸出的坐垫上。那上面的硬物,正好顶在尾骨上。在车上我还睡了一觉,尾骨在不知不觉中被硬物顶伤了。当时没有留意,在达拉干布寺历险时虽有些察觉,因为它并不影响走路或其它活动。

  马在奔跑中的颠簸,使尾骨不断与以鞍摩碰,尾骨的损伤愈来愈严重了。一种钻心的疼痛由脊椎不断地向全向扩散,全身像钢针刺肤,连着部也有波及的痛感。

  用全身的力气把缰绳拉住,马才算不情愿地停下来。这时,几匹马从身旁擦过,我慢慢落到了后头。

  “请前面的马停一下,好吗!”

  没人听见我的感叫,整个马队仍在奔跑之中,我的马不愿落后,继续狂奔,疼痛又向我全身袭来。幸好,前面是狭窄的谷地,马儿只好收敛蹄步,整个马队又进入平缓的行进之中。

  方向,大约是朝东偏北。

  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

  张鹰和张世文都走在了前面,沿着右南边“之”开的山谷小道,长蛇般蠕动爬行。

  三

  前面的两匹马已横过山谷,朝北面的狭谷行进,还有几匹马停在路边的一堆乱石前观看。待我走近,一片玛尼石的方阵布在脚下的路边,对着正面的狭谷。方阵是由一座座乱石垒成的石塔构成,这样的石塔在西藏常见,一般是过往的行人,将石块垒加面成。下面石块较大,然后块块向上叠放,直到不能再往上添加为止,这样就形成了天然的不规则的塔形石垒。

  我在直贡梯天葬台附近曾看到过这样的有利于塔,当地人说:在这里立一座石塔,就等于在天国盖一座宫殿,是人死后在天国的住所。别的地方也有这样的石塔,有的说垒一座石塔可以加寿、加福、聚财,不管真不真,可信不可信,在此垒上几块石头,活动活动身子,休息一下,又能得到一个象征和安慰,在认真和不认真之间,相信和不相信之间,也算得到了一些旅途上的乐趣。

  不过,善男信女们垒石塔的虔诚是勿庸置疑的。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能让自己真的相信,而且达到虔诚的程度,那么你在西藏的一举一动都能狗得超乎寻常的意义。在感觉对客体发生作用时,这里的人们完全撇开其有开存在,而进入无形存在。这些普通石头对所对应的天国的宫殿,正是石头无开存在的那部分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对手的崇拜可以追随到人类的穴居时期,在所有的文明和文化中,手都曾作为崇拜对象。在西文世界手掌和五个手指代表了基督教中的神圣家庭;大拇指是耶稣,食指是圣母玛利亚,中指是圣约瑟,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指玛利亚的父母。我们古代的江湖术士把大姆指叫“力指”,代表力量和果决;食指叫“方向指”代表通向智慧之门等等。

  在西藏传佛教中,也有于变化的手印象征不同的宗教意义。在纳木湖畔有两座手掌状的巨石伫立,人称“合掌石”,也有的叫祈祷石,日日夜夜面对神湖为们向神灵祈祷幸福。这是在此之前,我所看到的唯一一个关于手的象形石,这一发现,给我疲累的旅程注入了兴奋。

  人类学家声称,手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意义,既代表了可以触摸到的物质世界,又与另一个不可知的神秘世界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手都象征着人与神的交往。

  这片石塔至少有上千堆,由路边向山坡缦延,好大一个阵帐。这些普普通通的褐色石块,大都是从山的高处滚滑下来,原本是毫不意义的东西,这不,让那些有心人一块块的垒砌,把到生发出另外的意义和想象。世界上有多少文明在岁月的剥蚀中已成为乱石残片,而这里,哪怕是路边山旁的一块石头,也能成为建构象征的素材。

  西藏,总是用这些最普通的东西,经过心灵的放大,象征崇高与神圣。

  这样的石塔一般都在寺庙旁、山口、水叉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垒放。由此推之,此地决非凡俗之地。

  果然不出所料,一位藏族干部告诉我,这座山当地人说是班典拉的心脏。仔细观看,真佩服当地群众的想象力。这山的形状的确像一颗心脏,山体的纹路像血管一般形成网络。山谷中流出的溪水,在山体褐红色的映衬下,也血一样透红。

  偌大的一颗神女的心脏,随着山谷的风吹,溪水的流淌,仿佛在这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砰砰跳动,使这偏远的深处,寂静而蛮荒的鸿蒙之地,也成了一个有声、有色,有生命、有心跳的世界。

  更奇怪的是,在石塔方阵靠近路口的地方,有一座较大的石塔,上面的一块石头上刻着一只人手,食指的方向正是对面狭谷,那正是通往拉姆纳错圣湖的方向。

  当地人说,此处石头上的食指非人工雕凿,乃天然而成,是神派他为朝拜圣湖的善男信女指路的,以免朝拜者迷失方向。

  说石头上的手指是天然之物或神的创造未免有些夸张或神话,但它的寓意和内涵却与基督教象征的圣母玛利亚和江湖术士称谓的“方向指”有着惊人的巧合,这不能不使我大感兴趣。

  在西藏的一些岩石上,常常看到脚印的图形。在直贡梯寺的半山腰上有一脚印,当地人说那是野人与人杂交的后代,被帮助建寺时留下的痕迹:德忠温泉的山崖内测有一脚印,当地人说是莲花生在此修行时留下的维消维妙的脚印……这大概是一种脚印联想或脚印崇拜吧。然而,在西藏石的手指还是极少看到。

  我们的大队人马正是朝着它指的方向,身拉姆纳错湖进发。

  在藏主中,“拉姆”意为神女或圣母,“纳”意为灵魂,“错”意为湖。因此,拉姆纳错可译为神女寄魂湖或圣母灵魂湖。

  其实这里的“拉姆”意为神女或圣母都是指的班典拉姆,而我们朝拜的圣湖就是班典拉姆的灵魂。

  琼果杰寺前面的那座山的是班典拉姆头颅,达拉干布寺葬台的山是她的乳房,这座山又是她的心脏,前面的神湖是她的灵魂。看来,班典拉姆在这里的山水间无所不在。

  班典拉姆:说起班典拉姆可有点来头,其实她就是吉祥天女,是藏传佛教主要护法神,拉萨大照寺护法神殿供其神像,西藏各大寺庙均崇信之。她原本是印度神中的人物。梵语称“拉吉什米”。她的降生有点像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据说,她是天神和向天神挑战的坷修罗搅海时诞生的,后来,成了印度教和婆罗门教司命运、财富和美貌的女神,并成为印度都和婆罗门教第二大主神毗温奴的妃子、爱神之母、财神朗色之妹。印度教和婆罗六教寺院都有她的神像,骑莲花金翅鸟,有时骑猫头鹰,一手持莲花,一手撒钱币,有两只白象护伴以作吉祥象征。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布引入西藏,为大照寺主要护法神。作为吉祥天女的灵魂,拉姆纳错自然成了西藏善男信女们朝拜的圣湖,显然,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崇高而神圣的。

  西藏本教的灵魂观念认为,不同人都有不同的命根,这就是人的灵魂,它寄托在不同的自然物上。娘在女神的灵魂寄托物是松蕊石,而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霍尔的生命(灵魂)则是一块铁或一块白石,为了战胜这些霍尔人,格萨尔必须打碎这些铁或白石。在西藏人们认为灵魂除了寄藏于树、岩石、山川之外,还可寄托在湖泊。而班典拉姆女神的灵魂,就寄托在拉姆纳错。

  圣湖就在前面那条狭谷的深处,那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深谷,至于有多远,不得而知。眼看又要骑马登程,尾骨的疼痛使我望而生畏。而那条狭谷就像一座神奇的迷宫,让人欲罢不能。


  打点精神,让马儿走在队伍中间,以掩饰难耐的疼痛不时流露出的尴尬。起进狭谷,我才知道这是一条特别难走的路,在西藏走南闯北,如此艰难的路在一生中这是第一次遇到。

  在地理远处和时间的深处,我正走进神话传奇的内晾隧道。

  狭谷底部是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水系形成的放射性网络,我们是把靠近山坡右面的那条水沟当成路来走的。沟豁里堆满了横七竖八的大石头,像巨兽口里排列得不整齐的牙齿,如同被巨兽的牙齿不停地咀嚼。

  这些马都是好样的。它们的琼果杰寺到圣湖的路上服役,整年累月在这条路它们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每一个拐弯,每一个坡度,每一块石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们用自己的蹄印踩踏过、太量过,无数次跨越过这条通往圣湖的道路,仿佛每迈出一步都是精心测量计算过的准备,老马识途在这里有了更深的含义。据说朝拜者的游客在这里租一匹马一天是10元钱,为了这10元钱,这些马每天都要在这条艰险的道路上不停地行走。

  坐骑低着头,在谷缝间寻找落脚的地方,那前蹄好像探测器,小心翼翼地在雷阵中寻一条生路。遇到一些大石头,后蹄跃起方能通过,不然后头碰伤或划破它们的肚子。

  马的每一次跳动和颠簸都会给我带来巨痛。为了避免尾骨碰上马鞍,有时把屁股抬起,或只把半边骑在马上,稍不慎,就会坠马,摔倒经这乱石沟里,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幸亏多年骑马经历所养成的平衡能力,始终未让不幸发生。

  这是一条向神秘无限逼近的朝圣之路,在这么多世纪组成的层峦叠嶂的历史中,有多少人获着期望,或步行、或骑马,顶风冒雨或饱经雪霜、从千里之外走向圣湖,这条狭谷留下多少善男信女的脚印和汗水,横卧在山路上每块石头承载过多少追逐未来福祉的脚步,称量过如此这般沉重的虔诚忱里是朝圣者远无地,久久地期待的寻求幸福的道路,他们坚信,这里面隐藏着通至天国的智慧之门,沿着食指之石指引的方向就能走到灵魂的归宿,只要获着水恒生命最初的爱,在喜马拉雅最远的边缘,就能找到信仰中最美的境界。

  这条不知名的狭谷实为台阶高地,马蹄踏着不夫则的台阶一步步升高。经验告诉我,这里的海拔至少在4200米以上,虽为夏季的8月,风中、雨中却浸着一丝冷意。远处的山顶块状积雪闪闪发光,而湿漉漉的岩石缝隙中,点地梅一路长竟相开放,像是在地面为我们撑开一把把艳丽的雨伞。

  这里的高山植物,因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恶劣艰难的生存环境更促使它们与地表亲近,贴地而生成了它们独特的自下而上状态。这里看不见参天大树和高大的灌木,而矮小的草甸植物,垫状植物却为这片高寒的山区精心制做了五彩的地衣。

  这条狭谷仿佛是一个儿物的季节,容纳更深天气,我的体内溢着雾,浸着潮湿,承受着野花和草甸中落下一声又一声冷冷的雨。我期待着前方,让我突然飞出峡谷,飞出惊险的天路,飞看心惊肉跳的生死考验,飞到神圣的拉姆错湖畔,让我乍到灵魂的飘动。然而现在,我的身心几乎被这万刃丛生的乱石给撕破了。

  进狭谷不到一个时辰,忽见前面开扩处有一汪亮晃晃的湖水,那湖呈长条形,水清如碧、波光潋滟,好一方净水,我想定是圣湖到了。这时阳光正好透出去层,白的、黄的、灰的、蓝的、绿的,一丛丛的倒影在水面拼合成调色板不规则的图形,大概这就是圣湖让人猜想的启示了。

  “这不是圣湖,圣湖还在前面,大家继续迁路!”

  不知谁喊了一声,把我的目光和心思从湖面收回。

这是圣湖多好,免得再有颠簸之苦。

  此湖已美仑美奂,圣湖又该如何。

  一晴一阴,天空就像舞台的布景换来换去一场小雨,布满乱石小路被雨水冲洗得分外明净。待太阳出来,地面和周围的山又蒸腾出难熬的热气。因穿着雨衣,上身的衣服不易被完全打湿,裤子可就不同,因坐在马鞍的卡垫上,卡垫被雨水打湿一回,裤子的臀部就打湿一回,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不知经过几次轮回,佛经上说八寒八热为地狱地,看来我们是通过地狱之路走向圣湖的。由于地势愈来愈高,坐骑不停地喘着粗气,它浑身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或是雨水,很想下马走一程,一来减轻坐骑的疲劳,二来我也可以活动一下身子,避免尾骨的疼痛,看着路上纠缠咬合的石块,由于很难下马,始终下不了决心。人在路上,不,人在马上,身不由已啊。我半闭眼睛,忍着全身的疲劳和疼痛,偏坐在马背上,任它随便把我带到什么地方。此时,圣湖好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

  五

  “拉姆纳错到——了!”

  前面的喊叫声使整个马队都兴奋起来,到了,终于到了,我似乎到了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地方,如释重负,如愿以偿,好像超渡者到了彼岸世界。

  圣湖在哪里?我东张西望,四处寻找,连一个有水的地方也没有看到。

  下前方只有一座灰色的山壁挡住了视线。

  失望和迷惑中我缓缓下马,马儿连招呼也不打,跑到旁边草地上吃草去了。

  身子灌了铅般沉重,迈着机器人僵硬的步代,我终于走到野餐的圈子里,像一块石头砸在地上,再也动不了。

  周书记一手拿着饼子,一手拿着牛肉,边吃边对我说:“我们的旅游线路只能修到崔久琼果杰寺,到圣湖的这段要给游客留着,没有这段艰难的跋涉,轻轻松松地到圣湖,就会失去珍贵和神圣的感觉。”

  现在我连一点感觉也没有了。

  或者许多感觉搅和在一起,让我说不清楚。

  拉姆拉错圣湖就在山的那边,只有攀登面前这面陡壁,才能看到圣湖的真容。

  一条S形的山路盘旋的陡壁上,目测高度至少在200米以上。高高耸立的石壁、如同一座天然的拦何大坝,在峡谷中间横亘、使这长长的幽谷变成了死巷,而我们就站在死巷的尽头。

  石壁仿佛一堵天墙耸峙在面前。

  被挡着的,就是拉姆纳错——吉祥天女的灵魂之湖。虽然是一墙之隔,那边如同另外一个世界般遥远。

  藏族同伴们开始攀登石壁,他们身手娇捷,捷足先登,不一会儿身影就出现在石壁的半腰之间。

  由于尾骨的疼痛,一路上骑马的姿式处在不规范的状态,紧张的心情一直无法放松。下了马,极度的疲劳与疼痛使我处于身心崩溃状态,望着那高高的石壁,心灰意冷,使我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人无法去干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

  对于人,身体是最重要的……

  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何必逞一时之勇……

  人活着要有点精神,没有精神身体何用

  只有大体验,才有大醒悟……

  一个人坐在山下,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登山好尴尬,好难为情!

  我想起80年代末,拉萨市体委组织一次万人登山活动当时我在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单位上的几十号人,只有我和另一位藏族年轻干部登上山顶。

  93年第二次到阿里,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登了十几座山……

  那时我年轻。

  在人的身体里蕴藏着平时未曾开发的能量,只要需要,只要用一种能量在体内进行置换反应,就能开发出体能深藏的能量。

  圣湖就在山的那边。

  站起身来,我开始一步步向高处攀登,没走上十几米,已上气不接下气,像是进入了一个密封的高压舱内,心脏要被挤压出来了。

  站在山壁的小路上,感觉到我的脚底有根须在滋生,一直向着山体的深处漫延、牢牢地抓住天墙的山岩,让我和这山壁合成一体。

  我感觉我也成了一座山。

  一步也挪不动了,我要像山一样永远站在这里,站在圣湖的旁边,虽然近在咫尺,永远永远地无法再走近它。

  我明白,此时遇到了生理极限的挑战,这种极限,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生理的,它来源于尾骨的疼痛所造成的精神崩溃。

  当呼吸慢慢均匀,我进入了冷静状态,发现在阳光下这周围灰色一片的蛮荒在突然之间变得出奇的美丽,一座座雪峰光彩熠熠,笼罩在一片神光的瑰伟之中,左侧灰白的山脊背后、耸立着另外一些金黄和淡灰的山岭。山巅的积雪象纯净、柔和的黄金那样灿烂,寂静的群山在天际闪闪烁烁,默默地肃穆地映射出仿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华彩。

  山那边的拉姆纳错又该是怎样的一幅风景呢?

  如果翻过这座石壁,看到的不仅是圣湖的奇景还能看到一个崭新的自我。山这边的我和山那边的我是截然不同的自己。人活着,不就是每天都在寻找新我吗?一个人精神发展,不正是取决于他将这些能量应用到寻找新我目标上所作出的努力程度吗?

  在这里,我发现了一生中未曾发现的体内储存的力量。

  也许是天墙那边飘来了神女的灵气,让我那缩卷在墙下的旅程慢慢地昂起头来。

  我下定决心,用脚步去叩击破天墙沉重的大门。

  到圣湖来,是为了承受别人生命的延续,好一代代的期望继往开来。

  六

翻过天墙,圣湖就在眼前。

  拉——姆——纳——错,我看到了。我终于翻过天墙,一片奇景出现在跟前。

  这里是一片鸿蒙初开的原创之地,自然的山,裸露的山、连湛蓝的天空,白色的云朵仿佛都是刚刚被创造出来。粗砺页新鲜……

  或者,这里曾经受过来白天外伟力的撞击,或者是一次地球自向发生的神话般的变迁……

  像天坑。

  像地穴。

  像是千百座古老的山一齐伸出手来,共同掬着那一汪绿莹莹、蓝碧碧的净水;那是来自雪山心灵深处的净水,经日月星光过滤后的净水;从神话传说中的源头流出的净水,从梦幻的泉眼中流出的净水……

  四周的山围成盆状,圣湖就在盆底中央,而我就站在由天墙构成的盆沿的顶部,脚下是万仞陡壁 ,地势高低起伏,山势的层次如旋涡般汇聚。而那中间便是宽宽窄窄的一纺晶亮。

  山湖风光,清净本原之地——

  有人说,圣湖的形状像马蹄。

  有人说,圣湖的形状像人的骷髅。

  藏传佛教中说,是班典拉姆女神献出了自己的颅骨来承载运圣湖的甘露,让这甘露般的圣水映现奇妙景象、以预测未来,提示天机。

  活公里转世、寻访灵童之前,首先要观察圣湖,那些授命而来的大德高僧,也是经由这条峡谷,翻越天墙来到此地,查找灵童的线索和图影启示。

  说起活佛转世它来自佛教的三身学说理论,三身说即投身、法身、化身。投自时隐时现;法身不显;化身随机显现。化身又称应身,即佛为坡度世间众生,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而变现的种种化身。活佛是指已经修造成佛的人,在他圆寂后为了继续完成普度众生的善缘,再度转为世上人,以人人肉体为其显身。活佛转世是指所谓佛在现实世界中显身的肉体圆寂后,以化身方式转生为另一肉体之人。不昧本性,能过寄胎转生,复接其前身之位。

  如何找到转世灵童寄胎转生之地,观察圣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程序。

  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于清光绪之年(一八七五)三月二十日在布达拉宫突然逝世,为求得其转世灵童出生地以及家庭特征,一八七六年九月特派拉萨上密院卸职堪布罗桑达吉到拉姆纳错湖边,向湖中抛了哈达和宝瓶药材等物,诵经祈祷,罗桑达吉根据湖中幻影获知,拉萨东南达布地区的朗敦村一家家永生了一个男孩,便前去查访在朗敦村看到的情形和他在湖中所见的幻影完全相似,看完幼童以后,他回到拉萨作了详细报告,认定为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即十三世达赖喇嘛士登嘉措。

  一九三三年十月三十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进行转世,热振活佛在圣湖看显影,据说从显影中看到一家永,位于路的尽处,门前一株巨柳,门旁拴一匹白马,一位妇女抱一小孩立于树下,热振活佛将见到的幻景命人说细画出,派格桑活佛按图向东北方寻访,结果在青海湟中县南二十公里的祁家川寻到了转世灵童的家庭。据说:一九三三年十三世达赖圆寂后,摄政十一世热振活佛率领三大寺上层和寺方官员于一九三五年去拉姆纳错湖,经过几天的念经祈祷,看到湖中有一座具有金顶及翡翠尾脊的寺院和一所绿松耳石顶的房子,于是他将此写成文字,严格保密,第二年秘授三大寺上层喇嘛,组织寻访团,去青海绵是色拉寺格桑仁波县,他来到像湖景中出现的具有金顶和翡翠尾脊的寺院即塔尔寺。绿松耳石作顶饰的房子即十四世达赖出生的家确定了转世灵童。

  在旧时的西藏,不只是为寻访转世灵童才观察圣湖,凡有重大事情,高僧就到湖边作法事,进行祈祷,然后观看湖中出现的影像,判断是祸还是福。对于西藏的善男信女,她们更是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从圣湖中获得答案。多少年来,来自藏区各地的信徒们,在朝拜圣城拉萨后,都要到这里焚香祈祷,以解心头疑虑或探询未来。

  1509年,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加措主持修建的琼果杰寺至所以将寺扯选定的圣湖旁边的必经之路,定有其宗教上的深层寓意。他们认为琼果杰地呈八瓣莲花形,开现如意法轮之象,是福田妙地,据说这里的草原大曾盛开13种吉祥花卉。

  琼果杰意为“三条河,四座山的交汇之地”。三条河发源于周围四座山,四座山皆为神的化身。南面的神山即为班黄拉姆女神的心脏。琼查杰寺经历代达赖喇嘛修缮打建,逐渐成为达赖喇嘛夏季行宫之一。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班典拉姆是达赖喇嘛的明妃,所以达赖一生必来琼果杰寺走访圣湖与明妃相会。

  二世达赖喇嘛到拉萨后,在布达拉宫、色拉、扎什么伦布登法台,讲经文、凡体于67岁时在甘丹颇章坐化,法体几经搬迁,如终面向拉姆纳错。

  拉姆纳错成了一个神秘的复合体,而这种神秘最终导致的就是神圣。正在这种神秘深深植根于人的精神深层,正是这种神圣支配着人的生活和理想。

  加查的布达拉山与墨竹工卡的米拉山,构成一条南北向分水岭,如一巨大屏障亘于东西走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成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而圣湖拉姆纳错正好处在布达拉山米拉之间的地理位置。印度洋的暖风和藏北的寒流都到此却步,使这里成为寒冷的荒漠地带,山上的岩石因受寒冻风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之影响,晚于破碎脱落,产生褶皱与断层,层间滑动、壁理、揉褶的现象,使圣湖周围的山体如层层垒放的经卷之状。

  当地人传说:莲花生大师派一只乌鸦往琼果杰寺送经书,飞至布达拉山时,因疲劳过度,张嘴呼吸时,将口中卸着的经书散落一路,使得这里的山状如叠放或打开的经书。而圣湖周围的山有些像一排排书架。且不讲此传说是由宗教故事演绎而来,但这一排大书架般的山峰映在湖中,已够观湖者对这些复杂的图像进行奇思妙想了。

  当我站在天墙之上面对圣湖,太阳却不见了,偈是融化在银杰色的天际,使这里的景象笼罩在焦涩混茫之中,只有天墙上枘七竖八扯挂的经幡在寒风中摇曳。

  这些经幡由印有经文图符纹样的蓝、白、红、绿、黄五色的旗布块由长绳联缀而成,或横或竖,因势扯挂。在我不远的左边,还有一个高大的经幡立柱,上面缠螨了哈达,挂满了经幡。立柱上还固定着向左右扯挂的经幡系绳,呈辐射状向两边展延。像一道五色的彩虹在此聚汇缠绕,给这里的焦浑茫增添了灵动的色彩。

  在西藏无论江河桥畔,垭口岩穴,寺院圣殿,宫堡佛塔,玛足石堆,村寨民居,巨石古树,凡认为具有灵气之地,都有经幡悬挂,可今天,在这神山圣湖的崖壁天墙看到如此大规模的经幡,让人更直接地感受到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宗教哲理的玄密。

  经幡的五色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藏传佛教又付与五色五方佛和五种智慧的象征,并相信经幡飘动时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响,正是天墙上的风在不停地诵念“六字真经”。这种诵经场会产生永不间断的力量。

  经幡几乎挂满了整壁天墙,从这头到那头,里三层外三层、五色的经幡、经杆,还有无数条哈达,疏密有致,深厚饱满,呈现出自然美的造型组合,组合成振撼人心的大地艺术。

  我是在天墙上透过这些经幡来观看圣湖的。凡在这个角度凝视圣湖的,都会产生一生中莫名的敬畏。

  我现在站着的地方,一定是许多不同身份的观湖者曾经站过的方位,善男信信女认为所看到的圣湖一定是同一个圣湖。圣湖默默无言,它对凝视它的人也是默默凝视,只虔诚而有悟性的人,才能从它湖面的映像中读懂未来的启示。

  扑面而来的是圣湖的气息。

  对未来的期待,对神女的敬畏使人从地理的结构中升华到神话的意境之中,并从现实状态羽化至理想状态。此时,神的虚构性人的实在性的悄悄转换,仿佛人逐渐进入了虚构状态,而神的实在慢慢地显影。

  你将头颅平静的垂下

  远方升起一片静穆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中,青藏高原上曾有过几次冰川融化、聚水于洼地。还有一些湖是由于冰碛物或泥石流雍塞了河道造成。

  天墙顶部宽不过几米,较窄的地方只有一米的空间,又有经幡缠挂,有恐高症的我行动要特别小心。天刚下过小雨,虽晴尤阴,山色虽不灿烂,却也明晰。找一块宽敞处,把雨衣铺地上,我开始凝视圣湖。

  圣湖是沉稳的绿色,不亮也不暗,没有波纹,没有动感,仿佛不是液体,是整块的宝石。有了阳光的照射,物体才有丰富的色彩变化,而此时的太阳像被银白的天空融化掉了,似乎这里从来就没有太阳,这里的可见性都是由另外一个世界渗透而来,没有立体感,没有纵深感,没有复杂的空间关系,眼前的景象就像大昭寺的壁画,都是一些平面的没有明暗对比的线条和色彩。

  湖里没有倒影,除了一动不动的绿色,什么都没有。没有层次,没有任何让我当作启示去猜想的素材。

  据说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内观圣湖所看到的现像是不同的,有人曾用“海市蜃楼”解释湖显影的现象,在这里“海市蜃楼”的解释无法自圆其说,因为海市蜃楼对于所有的观看者都是同一景象,是常人可视的,而圣湖中某些显影却非肉眼凡胎之人所能看见的。

  同伴们早已分散开来,在自己选定的地方凝视圣湖,不知道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是我的心不诚吗?

  难道我这凡夫俗子与圣湖无缘?

  做到完全心诚对于我来说并非易事,什么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是我达到心诚的最大障碍。但无论如何,观湖我是认真的,有期望的。

  继续凝视,目不转晴,全神贯注。

  把目光集中在湖心的一点,感觉到目光像一支支利箭射入水中,把所有的意念都集中在利箭上,整个身心都随着目光的利箭离我而去了。

  湖面透出亮光,固体的湖面开始液动,有了少许的色彩变化,我终于看到了什么:

  那是围棋的白子,一个一个的白色圆点规则地放在湖面上,深绿色有湖面就像棋盘。那棋盘没有边缘,湖面上看不见纵横交插的线路,更看不见黑色有棋子,那不是一盘完整的棋局,而只是棋盘的局部。

  作为休闲,平时爱下几盘围棋打发空余的时间,它的复杂的变化和宇宙意识以及英雄史诗般的思维常使我沉迷之中,我在《雪城文化》上发表的《黑白世界探秘——西藏的围棋》一文,也曾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围棋可能起源于西藏的论点也引起不少人的兴趣。最近,西藏博物馆的专家在墨竹工卡和阿里发现了纵横十七道格的古围棋盘,这些都在验证着我的论点的可信性。

  在圣湖我看到了围棋白子,这意味着什么?

  目前通用的围棋规则是墨子先走,而西藏的围棋规则都是白棋先行。西藏存在着白色崇拜,认为白色是崇高、神圣、吉祥的象征,大概是这个原因,使白棋获得了先行的权利。

  在圣湖看到白棋子,起码是吉祥的。

  同伴们说,你将来肯定会成为围棋高手,或者下辈子可能是世界冠军。

  这是一个让我特别快乐和振奋的预示,一生中能沉浸在围棋的玄密之中,生命也可变得深不可测、变化无穷,足矣!快哉!快哉!

  后来听说,对于常人观湖,有几个讲究:

  首先,心要诚,最好观湖之前朝拜拉萨大昭寺的班典拉姆神像,烧香、祈祷,其二,要向圣湖敬献哈达经幡和彩米。这次在天墙下面的草甸上,就看到几处观湖者堆放彩米和敬献哈达和经幡的场所。用石头垒起的玛尼堆上,层层叠叠地挂着或放着哈达和经幡,规模虽不算大,却也十分壮观。他们把千里之遥带着体温的哈达和经幡,依照自己到来的顺序,只是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敬献。在玛尼堆旁边,还堆放着许多小袋子,里面装着青稞、小麦、豌豆、胡豆,还有硬币。这听袋子大多由白布缝制,也有黄色、红色、蓝色的绸缎袋于。这些都是朝湖者从出发地带来的,大概是向神女圣母祈祷丰收的和财运。由于班典拉姆是司命运和财富的女神,她的祖父一手持莲花,一手撒钱币,所以在这里敬献彩米和钱币的人,定会得到女神的恩赐。然而日久天长,风雨的浸蚀,使这些来袋不少都破损了,流出的米粮成了附近牦牛的营养……当然,新的米袋还会源源不断地堆放在这里。

  第三是,在选择观湖地点时要与旁人拉开一定的距离,不仅不能交头接耳,连自己也不准说话,必须聚精会神,全心贯注。观湖时要集中一点,向外展延,要用虔诚和松静把湖面的绿、蓝、黑、白等各种颜色过滤干净后,预示未来的图像方能显出。

  以上的观湖方法是加查县的一位长者在我从圣湖回来后告诉我的,他还特别强调一点,观湖所看到的图像决不能告诉别,要秘而不宣,天机不可泄露。很早以前,曾经有人在湖里看到一只筐子,不解其意,总觉得此片兆不甚吉利,便告诉了仆人。仆人未能严守秘密,向外泄露,一个月后,观湖者死亡。后来有一高僧将其破解,筐于是当地送尸的工具,在湖中见到筐子,离死不远矣。

  可惜,我知道这些观湖的方法太晚,回想起来几个重要的步骤都不合格,未能看到圣湖之图影只怪自己无知。如能将那围棋子的白色滤尽,扫清这最后一道色层,也许班典拉姆女神就会为我显出富有预测功能的图像。

如果今后不有机会到圣湖,我会很认真地从头来过。但这并不意味我虚度了此行,在圣湖边受到一次神话般诗意的浸润,已使我这肉身凡胎有了几许的清净。

  这里的景色,虽然单调了点,焦涩中却孕育庄丽;这里的山水莽苍一片,神话中卵翼着世世代代的梦境……有司命运、财富、美貌的班典拉姆女神在,她的灵魂就能给这千山万水镀上神奇的光泽。人们的想象力,宗教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创造,将梦境,神话,现实,未来融汇在神女灵魂的焦点上,交织成一面洞悉人性之穴的宝镜,照鉴出雪城高原大千世界的万般景象。

  现在,我终于开始清醒,对于许多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前来朝拜圣源的内在原因有了几分明白。这里是神女寄存灵魂的地方,他们到这里来正是要寻找自己的灵魂,让灵魂提示自我——我的前世是怎样的?未来如何?

  藏族,是一个关注灵魂的民族。

  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真实性被宗教精神将拉姆纳错打磨成一面透视灵魂的镜子。观测圣湖是进入灵魂深层的神秘活动,指引生命根据自我期待寻找并展现自己的始料未及的美丽,是一种把远古的神话与不可知的未来交合而成的朴朔迷离的神秘性的欣赏,在重新想象中将本以为已经理解的事物赋予更高层次的神圣意义。到这里来,不是一味寻找未来的理想,探挽来世的走向或从现实的困扰中摆脱,而是一咱灵魂的回归。融入我天地的智慧,在神话的境界中诗化人生,为灵魂在虚怀若谷,囊括风云的心胸中找到栖身之地,为自然生命借助神女的载体复活这种灵魂的智慧。

  此次拉姆纳错之旅,虽然我没能完成这一点过程,但有了几分理解,也算不虚此行。

  带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天墙下来,看到鞍镫备齐的坐骑,我已经明白,必须忍受尾骨的创痛,一步一步地度量返回的路,这是一条从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中引伸出来的山路,起落跌宕,艰险重重,正是它把神话和现实连结起来。

二00一年十二月 拉萨

微信WeChat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微信

Line线上咨询


西藏旅游攻略网Line

快速提问


你的旅行想法:
旅行日期:
旅客人数
(年龄在12岁以上):
年龄在2-11岁之间
年龄在2岁以下
姓名:
  • - 性別 -
  • 先生
  • 女士
即时通讯:
  • - 应用-
  • WeChat
  • Line
  • WhatsApp
  • Skype
电话:
* 邮箱:
正在提交中...
24小时内回复
您提供的上述信息将被谨慎地用于旅游安排、旅游创意交流或其他必要的目的。我们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卖给任何第三方。

为什么选择我们

  • 24小时内回复

    个性化旅行建议

    报价单

  • 100%定制旅行

    满意保证旅行计划

    灵活出行日期

  • 无忧假期

    私人导游和汽车

    全天候客户服务

Top